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提升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1-12页
        1.城镇留守儿童第11页
        2.主观幸福感第11-12页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1.关于城镇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第12-13页
        2.社会工作视角下城镇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第13-14页
        3.研究趋势展望第14-16页
二、研究设计第16-20页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6-17页
        1.研究目标第16页
        2.研究内容第16-17页
    (二)研究理论基础第17-18页
        1.优势视角理论第17页
        2.认知行为理论第17-18页
        3.发展性模式第18页
    (三)研究思路第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20页
        1.文献法第18-19页
        2.问卷法第19页
        3.访谈法第19页
        4.观察法第19页
        5.行动研究法第19-20页
三、C学校城镇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需求分析第20-25页
    (一)C学校城镇留守儿童的概况第20-21页
    (二)C学校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现状第21-23页
        1.家庭满意度不足第21页
        2.学业与自由满意度不足第21-22页
        3.友谊与学校满意度不足第22页
        4.积极情感不足第22-23页
    (三)C学校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需求评估第23-24页
        1.提升家庭满意度第23页
        2.提升学业与自由满意度第23页
        3.提升友谊与学校满意度第23-24页
        4.培育积极情感第24页
    (四)小组工作介入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提升的优势分析第24-25页
四、小组工作在C学校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提升中的应用第25-42页
    (一)小组简介第25页
    (二)需求评估第25-27页
    (三)小组服务计划第27-29页
        1.小组目标第27-28页
        2.小组活动安排第28-29页
    (四)小组服务过程第29-42页
        1.第一节小组活动:有缘相逢第29-30页
        2.第二节小组活动:留守不留憾第30-32页
        3.第三节小组活动:感知父母恩第32-33页
        4.第四节小组活动:亲子交融第33-36页
        5.第五节小组活动:同伴共济第36-37页
        6.第六节小组活动:师生浓情第37-39页
        7.第七节小组活动:感恩陪伴第39-40页
        8.第八节小组活动:展望未来第40-42页
五、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提升小组工作实务的效果评估第42-45页
    (一)参与者满意度分析第42-43页
    (二)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第43-44页
    (三)小组过程分析第44-45页
六、总结与反思第45-49页
    (一)总结第45-46页
    (二)反思第46-47页
        1.小组工作介入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提升的反思第46页
        2.小组工作介入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提升遇到的困难第46-47页
    (三)建议第47-49页
        1.小组介入的长期效果有待持续追踪评估第47页
        2.建立城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社会支持网络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首成立条件的认定
下一篇: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小组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