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地理人口概况 | 第9页 |
(二) 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三) 兰溪方言概况 | 第10-13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五)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二、兰溪方言助词与普通话助词比较概说 | 第15-19页 |
(一) 现代汉语助词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助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2.助词的范围、性质和类别 | 第16-18页 |
(二) 兰溪方言助词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三、结构助词 | 第19-33页 |
(一) 与普通话"的"相对应的结构助词"个" | 第19-25页 |
1."个"的句法功能 | 第19-22页 |
2."个"的实际表达功用 | 第22-23页 |
3."个"的语法化 | 第23-24页 |
4."个"的其他用法 | 第24-25页 |
(二) 与普通话结构助词"地"对应的"尼呢" | 第25-26页 |
(三) 结构助词"得" | 第26-33页 |
1."得"的语义分布 | 第27-28页 |
2."得"的其他用法 | 第28-30页 |
3.结构助词"得"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30-33页 |
四、动态助词 | 第33-52页 |
(一) 与普通话进行体"着"相对应的动态助词"在那里" | 第33-35页 |
(二) "过" | 第35-41页 |
1.动态助词"过"的分布情况 | 第35-37页 |
2."过"的语法意义和性质 | 第37-39页 |
3."过"的语法化 | 第39-41页 |
(三) "添" | 第41-44页 |
1.添_1 | 第41-43页 |
2.添_2 | 第43-44页 |
3.添_3 | 第44页 |
(四) "去" | 第44-50页 |
1."去"的分类 | 第44-46页 |
2."去"的语法化 | 第46-48页 |
3."去"与"起来"的语义选择 | 第48-50页 |
(五) "起" | 第50-52页 |
五、语气助词 | 第52-58页 |
(一) 兰溪方言语气助词的分类 | 第52-54页 |
(二) 兰溪方言中有代表性的语气助词 | 第54-58页 |
1."来" | 第55-56页 |
2."着" | 第56-58页 |
六、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