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提升人才质量亟需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 第10页 |
(二)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学生教育指明新方向 | 第10-11页 |
(三)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呼唤自我管理能力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积极心理学 | 第12页 |
(二)自我管理 | 第12-13页 |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第13-14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三)访谈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一、积极心理学 | 第22-24页 |
(一)积极情绪体验理论 | 第22-23页 |
(二)积极人格特质理论 | 第23页 |
(三)积极组织系统理论 | 第23-24页 |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三、德鲁克自我管理理论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 | 第29-41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9页 |
二、问卷的设计 | 第29-31页 |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第31-32页 |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1-32页 |
(二)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32页 |
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 第32-41页 |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总体现状 | 第32-33页 |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不同背景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33-41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1-48页 |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5页 |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规划不合理 | 第41-42页 |
(二)自我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不到位 | 第42-43页 |
(三)自我修复能力弱,身心管理不科学 | 第43-44页 |
(四)网络自控能力差,生活方式不健康 | 第44页 |
(五)职业规划缺失,职业生涯不清晰 | 第44-45页 |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8页 |
(一)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足 | 第45页 |
(二)家庭教育的疏忽与欠缺 | 第45-46页 |
(三)学校教育的不均与失衡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第48-54页 |
一、学校有效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 第48-50页 |
(一)树立高校“以人为本”的积极育人观 | 第48页 |
(二)创建大学生自立、自理、自强的积极教育环境 | 第48-49页 |
(三)创新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二、教师有效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 第50-51页 |
(一)打造积极的师生关系 | 第50页 |
(二)拓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和手段 | 第50-51页 |
三、大学生积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 第51-54页 |
(一)在自我管理修炼中保持积极情感 | 第51-52页 |
(二)用乐观解释风格克服自我管理中的困难 | 第52页 |
(三)使积极人格特质内化到自我管理之中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附录1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开放问卷 | 第58-59页 |
附录2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附录3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访谈提纲及内容记录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