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实践探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外高效课堂研究 | 第13-15页 |
(二)国内高效课堂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效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第18-19页 |
(一)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 | 第18页 |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第18-19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1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0页 |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物理高效课堂建立的启示 | 第20-21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21页 |
(三)建构主义对物理高效课堂建立的启示 | 第21-22页 |
四、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2-23页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2页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物理高效课堂建立的启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不足 | 第23-28页 |
一、教师教学过程 | 第23-25页 |
(一)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二、学生学习过程 | 第25-28页 |
(一)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二)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探讨 | 第28-35页 |
一、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一)科学性原则 | 第28页 |
(二)针对性原则 | 第28页 |
(三)发展性原则 | 第28-29页 |
二、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行为策略 | 第29-35页 |
(一)基于教师教学行为的高效课堂构建 | 第29-32页 |
(二)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高效课堂构建 | 第32-34页 |
(三)优化实验教学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一、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结果调查 | 第35-39页 |
(一)问卷的设计和处理 | 第35页 |
(二)问卷的信度 | 第35页 |
(三)问卷的基本信息 | 第35-37页 |
(四)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二、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一)高中生课堂学习情况组别差异T检验 | 第39-40页 |
(二)高中生学习情况性别差异T检验 | 第40-41页 |
(三)高中生学习情况家庭差异T检验 | 第41页 |
(四)父母学历对学生学习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三、总结 | 第42-44页 |
(一)实践结论 | 第42页 |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第42-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