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微粒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1 山药及其营养价值的概述 | 第14页 |
1.2 山药饮料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饮料护色概述 | 第14-15页 |
1.2.2 饮料稳定性进展 | 第15页 |
1.2.3 果蔬保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4 β-葡萄糖苷酶增加风味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2.1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17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3.3.1 山药果粒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的研究 | 第19-21页 |
3.3.2 不同护色工艺护色效果的研究 | 第21页 |
3.3.3 稳定剂性质的研究 | 第21页 |
3.3.4 果粒保脆效果的研究 | 第21-23页 |
3.3.5 成品饮料风味的研究 | 第23-24页 |
3.4 数据处理分析 | 第24-25页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44页 |
4.1 山药微粒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的选取 | 第25页 |
4.2 山药微粒饮料的护色效果的研究 | 第25-30页 |
4.2.1 混合护色剂护色效果的研究 | 第25-28页 |
4.2.2 超高压护色效果的研究 | 第28-30页 |
4.3 山药微粒饮料的稳定性的研究 | 第30-33页 |
4.4 山药微粒饮料中果粒脆度的研究 | 第33-36页 |
4.4.1 质构(TPA)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4.4.2 粒度测定的结果 | 第34页 |
4.4.3 感官性质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4.4.4 生成甲醇物质的测定 | 第35-36页 |
4.4.5 关于山药微粒饮料中山药粒脆度的讨论 | 第36页 |
4.5 山药微粒饮料的风味的研究 | 第36-44页 |
4.5.1 响应面的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的结果 | 第36-38页 |
4.5.2 响应面实验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38-40页 |
4.5.3 响应面模型分析 | 第40-43页 |
4.5.4 关于增香实验的讨论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5.1 不同护色工艺对山药微粒饮料色泽的影响 | 第44页 |
5.2 不同稳定剂用量对山药微粒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页 |
5.3 保脆工艺对山药微粒饮料中山药粒脆度的影响 | 第44页 |
5.4 β-葡萄糖苷酶对山药微粒饮料的风味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