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冷却系统论文

内燃机水冷系统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第10-11页
    1.3 冷却系统改善传热的方法第11-12页
    1.4 冷却系统的研究方法及进展第12-13页
    1.5 流固耦合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6 沸腾传热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基础第16-26页
    2.1 计算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第16-17页
    2.2 湍流模型第17-18页
    2.3 离散方程的建立第18-20页
    2.4 离散方程的求解第20-22页
    2.5 主要软件STAR-CCM+简介第22-23页
    2.6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步骤第23-25页
    2.7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柴油机冷却水流动与传热分析第26-41页
    3.1 柴油机冷却系统工作原理第26-27页
        3.1.1 本文8L265型柴油机主要参数第27页
    3.2 实体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3.3 网格的划分第29-30页
    3.4 计算工况与边界条件设置第30-32页
        3.4.1 计算工况第30页
        3.4.2 边界条件第30-32页
    3.5 CFD结果分析第32-40页
        3.5.1 流线与速度分析第32-35页
        3.5.2 缸体入口水流流量及压力第35页
        3.5.3 水套壁面压力分布第35-36页
        3.5.4 水套壁面换热系数分布第36-37页
        3.5.5 发动机燃烧室的热负荷分析第37-38页
        3.5.6 单缸冷却水温度场分析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冷却水套的结构优化第41-48页
    4.1 原机型中存在的问题第41页
    4.2 结构改进方案第41-42页
    4.3 CFD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42-47页
        4.3.1 水套流速分布对比第42-43页
        4.3.2 缸体各上水孔流量对比第43页
        4.3.3 缸体壁面温度对比第43-44页
        4.3.4 进排气口区域温度对比第44-45页
        4.3.5 第8缸优化后局部温度对比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冷却液沸腾传热数值分析第48-60页
    5.1 沸腾强化传热的原理第48-50页
    5.2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5.2.1 两相流模型的建立第50页
        5.2.2 两相流模型控制方程第50-52页
    5.3 沸腾传热计算结果分析第52-58页
        5.3.1 沸腾作用对却水腔内流动的影响第54-55页
        5.3.2 沸腾对冷却水腔传热性能的影响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汽油机的增压匹配与EGR技术研究
下一篇:港铁60E1钢轨7号单开道岔的设计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