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工业机器人陶瓷喷釉技术的发展综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喷釉技术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工业机器人陶瓷喷釉技术在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 第12-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六轴工业机器人理论建模分析 | 第15-30页 |
2.1 六轴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15-22页 |
2.1.1 六轴工业机器人正运动学求解 | 第15-17页 |
2.1.2 六轴工业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 | 第17-19页 |
2.1.3 六轴工业机器人微分运动分析 | 第19-22页 |
2.2 六轴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建模分析 | 第22-29页 |
2.2.1 交流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22-23页 |
2.2.2 六轴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模型 | 第23-24页 |
2.2.3 交流伺服电机的电流环控制模型 | 第24-28页 |
2.2.4 交流伺服电机速度与位置环控制模型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喷釉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0-46页 |
3.1 陶瓷喷釉工艺学简介 | 第30-34页 |
3.1.1 陶瓷喷釉生产线的工艺学 | 第30-31页 |
3.1.2 陶瓷喷釉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3.1.3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喷釉流程 | 第32-33页 |
3.1.4 陶瓷喷釉生产线的工艺改善 | 第33-34页 |
3.2 陶瓷喷釉自动化生产线的分析 | 第34-43页 |
3.2.1 喷釉自动化生产线类型 | 第34-35页 |
3.2.2 喷釉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构成及功能 | 第35-43页 |
3.3 六轴工业机器人喷釉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陶瓷喷釉自动化生产线硬件系统设计 | 第46-62页 |
4.1 可编程逻辑控制 | 第46-49页 |
4.1.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定义和特点 | 第46页 |
4.1.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4.1.3 基于PLC喷釉生产线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 | 第47-49页 |
4.2 陶瓷喷釉生产线元器件选型 | 第49-52页 |
4.2.1 PLC的选型 | 第49页 |
4.2.2 传感器的选型 | 第49-50页 |
4.2.3 触摸屏的选型 | 第50-52页 |
4.3 六轴工业机器人元器件的选型 | 第52-58页 |
4.3.1 伺服电机的选型原则 | 第53-55页 |
4.3.2 伺服驱动器的选型原则 | 第55-56页 |
4.3.3 电气系统的交流电源部分 | 第56-58页 |
4.4 喷釉控制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 第58-60页 |
4.4.1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动力系统电气控制系统 | 第59页 |
4.4.2 喷釉自动化生产线的动力系统电气控制系统 | 第59-60页 |
4.5 喷釉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陶瓷喷釉自动化生产线软件系统设计 | 第62-69页 |
5.1 编程软件GX-Developer简介 | 第62页 |
5.2 陶瓷喷釉自动化生产线程序设计 | 第62-68页 |
5.2.1 PLC编程软件设计的方法 | 第62-63页 |
5.2.2 PLC编程软件的设计流程 | 第63-68页 |
5.3 程序调试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69-70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9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导师简介 | 第80页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