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有效应用与管理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 时代背景 | 第9页 |
2. 社会背景 | 第9-10页 |
3. 研究条件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8-23页 |
(一) 教学点的概述 | 第18-19页 |
1. 教学点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 第18页 |
2. 教学点典型特征 | 第18-19页 |
(二) 数字教育资源 | 第19-23页 |
1. 数字教育资源的概念 | 第19页 |
2.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 第19页 |
3. 数字教育资源传送三渠道 | 第19-20页 |
4. 模块介绍 | 第20-23页 |
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一)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1.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2. 协作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二)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1. 需求和效益原则 | 第24页 |
2. 主体性原则 | 第24页 |
3. 最优化原则 | 第24-25页 |
三、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 | 第25-36页 |
(一) 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 调查内容 | 第25页 |
2.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3. 调查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1. 教学点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页 |
2.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三) 误解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环境下的师生角色关系 | 第29-30页 |
1. 误解“学生主体地位” | 第30页 |
2. 误解“教师主导地位” | 第30页 |
(四) 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教学的误区 | 第30-32页 |
1. 无价值的情境创设 | 第30页 |
2. 重形式轻效果 | 第30-31页 |
3. 重视知识技能 忽视情感教育 | 第31页 |
4. 对学习效果评价不足 | 第31页 |
5. 过分依赖数字教育资源 | 第31-32页 |
6. 偏重教学素材 忽视整合加工 | 第32页 |
(五) 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的作用和局限性 | 第32-36页 |
1. 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的作用 | 第32-34页 |
2. 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的局限性 | 第34-36页 |
四、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 | 第36-44页 |
(一) 灵活选用数字教育资源 | 第36-38页 |
1. 数字教育资源选用要做到“五依据” | 第36-37页 |
2. 数字教育资源选用注意事项 | 第37-38页 |
(二) 数字教育资源本土化 | 第38页 |
1. 文本资源 | 第38页 |
2. 非文本资源 | 第38页 |
(三) 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教学的两种模式 | 第38-40页 |
1. 资源为主教师为辅 | 第38-39页 |
2. 教师为主资源为辅 | 第39-40页 |
(四)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案例设计范例 | 第40-44页 |
1. 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 | 第40-41页 |
2. 数字教育资源本土化 | 第41-42页 |
3. 教学模式的选择 | 第42页 |
4. 《平均分》课堂实录和点评 | 第42-44页 |
五、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有效应用的管理 | 第44-54页 |
(一) 强化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管理 | 第44-45页 |
1. 明确认识强化管理 | 第44页 |
2.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 第44页 |
3. 保障经费和配套设施加强管理 | 第44-45页 |
(二) 推进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 第45-54页 |
1. 组建团队 | 第45-46页 |
2.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 第46-48页 |
3. 以点带面全员发展 | 第48-49页 |
4. 建立鼓励机制 | 第49页 |
5. 设备设施的安装与维护 | 第49-50页 |
6. 资源的完善开发和共享管理 | 第50-52页 |
7. 拓宽经费和配套设施获取渠道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1 | 第57-61页 |
附录 2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