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第16页 |
2.1.2 人地协调观 | 第16-17页 |
2.1.3 人地协调观素养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人地协调理论 | 第18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2.2.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 第20-30页 |
3.1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3.1.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0页 |
3.1.3 调查内容 | 第20页 |
3.1.4 调查情况 | 第20-21页 |
3.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8页 |
3.2.1 教师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3.2.2 学生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3.3 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3.3.1 对教师的观察与访谈 | 第28页 |
3.3.2 对学生的观察与谈话 | 第28-29页 |
3.4 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3.4.1 目前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待进一步培养 | 第29页 |
3.4.2 “人地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并未真正落实 | 第29页 |
3.4.3 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 | 第29-30页 |
第4章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原则和策略 | 第30-35页 |
4.1 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 | 第30-31页 |
4.2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原则 | 第31-32页 |
4.2.1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1页 |
4.2.2 师生协同发展 | 第31页 |
4.2.3 理论联系实际 | 第31页 |
4.2.4 循序渐进 | 第31-32页 |
4.3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策略 | 第32-35页 |
4.3.1 落实“人地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 | 第32-33页 |
4.3.2 教学过程突出可持续发展观 | 第33页 |
4.3.3 运用本土人地关系案例 | 第33页 |
4.3.4 习题强化人地协调观 | 第33-34页 |
4.3.5 实践中感悟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 第34页 |
4.3.6 及时进行评价 | 第34页 |
4.3.7 融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一体 | 第34-35页 |
第5章 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教学案例设计 | 第35-48页 |
5.1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案例设计 | 第35-40页 |
5.1.1 教学内容解读 | 第35-36页 |
5.1.2 教学过程设计 | 第36-39页 |
5.1.3 设计反思 | 第39-40页 |
5.2 《直面环境问题》教学案例设计 | 第40-48页 |
5.2.1 教学内容解读 | 第40-41页 |
5.2.2 教学过程设计 | 第41-46页 |
5.2.3 课后实践活动设计 | 第46页 |
5.2.4 设计反思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5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6.2 存在的不足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53-55页 |
附录B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60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