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言语与思维论文

时态对汉语句子理解中动作—句子相符效应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13-25页
    1.1 语言理解的两种理论趋向第13-14页
    1.2 语言理解中的心理模拟第14页
    1.3 动作-句子相符效应第14-15页
    1.4 有关语言理解中心理模拟的理论解释第15-18页
        1.4.1 知觉符号理论第15-16页
        1.4.2 索引假设第16-17页
        1.4.3 浸入式经历者框架第17-18页
        1.4.4 语言神经理论第18页
    1.5 句子理解中心理模拟的影响因素第18-25页
        1.5.1 主人公的情绪与动机第18-19页
        1.5.2 名词和动词等实义词第19-20页
        1.5.3 词汇关联第20页
        1.5.4 人称代词第20-22页
        1.5.5 句法时态第22-25页
第2章 问题提出第25-29页
    2.1 问题提出第25-27页
        2.1.1 句法结构信息第25页
        2.1.2 汉英句子中时态句法标记的区别第25-26页
        2.1.3 抽象句子的心理模拟是否存在第26-27页
    2.2 研究假设与预期第27-29页
第3章 实验研究第29-45页
    3.1 实验材料的编制与准备第29-30页
    3.2 实验范式第30页
    3.3 实验一:时态对汉语具体句子理解中心理模拟的影响第30-35页
        3.3.1 实验目的第30页
        3.3.2 实验仪器第30页
        3.3.3 被试第30-31页
        3.3.4 实验材料第31页
        3.3.5 实验设计第31页
        3.3.6 实验程序第31-32页
        3.3.7 实验结果第32-34页
        3.3.8 讨论第34-35页
    3.4 实验二:时态对汉语抽象句子理解中心理模拟的影响第35-38页
        3.4.1 实验目的第35页
        3.4.2 实验仪器第35页
        3.4.3 被试第35页
        3.4.4 实验材料第35页
        3.4.5 实验设计第35-36页
        3.4.6 实验程序第36页
        3.4.7 实验结果第36-38页
        3.4.8 讨论第38页
    3.5 实验三:将来时汉语具体/抽象句子理解中的心理模拟过程第38-42页
        3.5.1 实验目的第38-39页
        3.5.2 实验仪器第39页
        3.5.3 被试第39页
        3.5.4 实验材料第39页
        3.5.5 实验设计第39-40页
        3.5.6 实验程序第40页
        3.5.7 实验结果第40-42页
        3.5.8 讨论第42页
    3.6 效应量的比较第42-45页
第4章 综合讨论第45-52页
    4.1 句法结构信息对汉语句子理解心理模拟的影响第45-46页
    4.2 句法时态对于汉语句子理解心理模拟的影响第46-47页
    4.3 具体/抽象句子中的心理模拟第47-49页
    4.4 汉语与英语阅读加工机制的区别第49-50页
    4.5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0-52页
第5章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第57-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意遗忘指令对复合材料情境恢复效应的影响
下一篇:多重文本中描述方式与反驳链条对误导信息加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