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移动教育持续使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问题第15-16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7-26页
        1.3.1 移动教育的发展过程第17-21页
        1.3.2 移动教育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3 移动教育的采纳研究第22-24页
        1.3.4 移动教育适应及其内化研究第24-26页
        1.3.5 研究述评第26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6-30页
        1.4.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3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2章 移动教育持续使用的理论分析第30-51页
    2.1. 移动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第30-32页
        2.1.1 移动教育的概念第30-31页
        2.1.2 移动教育的特征第31-32页
    2.2 移动教育的产业价值链第32-48页
        2.2.1 移动教育产业价值链的演变第33-38页
        2.2.2 移动教育产业价值链分析第38-42页
        2.2.3 移动教育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与模式创新第42-48页
    2.3 移动教育的持续使用过程第48页
    2.4 研究框架设计第48-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移动教育采纳阶段的实证研究第51-68页
    3.1 移动教育采纳的研究模型第51-57页
        3.1.1 采纳阶段及其理论基础第51-56页
        3.1.2 研究模型第56页
        3.1.3 研究假设第56-57页
    3.2 样本选取和变量测度第57-62页
        3.2.1 样本选取第57-59页
        3.2.2 变量度量第59-62页
    3.3 研究模型的数据分析第62-65页
        3.3.1 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第63-64页
        3.3.2 研究模型验证第64-65页
    3.4 实证结果分析第65-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移动教育适应阶段的实证研究第68-83页
    4.1 适应阶段模型构建第68-74页
        4.1.1 适应阶段第68页
        4.1.2 适应阶段的理论基础――系统成功模型第68-72页
        4.1.3 移动教育使用的研究假设第72-74页
    4.2 样本选取和变量度量第74-77页
        4.2.1 问卷样本特征第74页
        4.2.2 模型变量的测度第74-77页
    4.3 研究模型的实证结果第77-80页
        4.3.1 度量模型第78页
        4.3.2 路径模型第78-80页
    4.4 研究结果分析第80-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移动教育内化阶段的实证研究第83-98页
    5.1 移动教育内化阶段的研究模型的构建第83-90页
        5.1.1 内化阶段第83页
        5.1.2 内化阶段的理论基础――期望确认理论第83-87页
        5.1.3 预期证实理论模型的改进与应用第87-88页
        5.1.4 研究模型的相关假设第88-90页
    5.2 研究模型变量的测度第90-92页
        5.2.1 感知有用性第91页
        5.2.2 期望证实第91页
        5.2.3 系统使用第91-92页
        5.2.4 系统满意度第92页
        5.2.5 系统忠诚度第92页
    5.3 模型验证的数据分析第92-95页
        5.3.1 变量测度的结果分析第93-94页
        5.3.2 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结果分析第94-95页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5-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6章 移动教育的应用模式和提升路径第98-113页
    6.1 移动教育应用模式第98-103页
        6.1.1 基于短信息的移动教育应用模式第98-100页
        6.1.2 基于移动网页的移动教育应用模式第100-101页
        6.1.3 基于客户端的移动教育应用模式第101-103页
    6.2 移动教育应用水平的提升路径第103-111页
        6.2.1 采纳阶段应用水平的提升路径第103-105页
        6.2.2 适应阶段应用水平的提升路径第105-110页
        6.2.3 内化阶段应用水平的提升路径第110-111页
    6.3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3-125页
附录第125-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个人简历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六足步行机器人的行进区域障碍物视觉检测及应对规划研究
下一篇: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观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