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外激励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内激励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国内关于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理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页
    1.6 创新点第15-16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23页
    2.1 概念辨析第16-20页
        2.1.1 激励的含义第16页
        2.1.2 激励机制的涵义第16页
        2.1.3 激励机制的构成第16-17页
        2.1.4 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第17-20页
            2.1.4.1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第17-20页
            2.1.4.2 我国民营企业的划分第20页
    2.2 激励理论概述第20-23页
        2.2.1 内容型激励理论第20-21页
        2.2.2 过程型激励理论第21-22页
        2.2.3 综合激励理论第22-23页
3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激励现状分析第23-40页
    3.1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概述第23-25页
        3.1.1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概况第23-24页
        3.1.2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第24-25页
    3.2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第25-27页
        3.2.1 企业的员工构成第25页
        3.2.2 员工的外部选聘第25页
        3.2.3 员工的内部选拔第25页
        3.2.4 员工薪酬与福利第25-26页
        3.2.5 企业员工培训第26页
        3.2.6 企业的激励机制第26页
        3.2.7 企业的绩效考评第26页
        3.2.8 企业文化建设第26-27页
    3.3 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状况第27-35页
        3.3.1 研究设计第27-35页
            3.3.1.1 调查样本的选取第27页
            3.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7-29页
            3.3.1.3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生成第29页
            3.3.1.4 统计分析第29-35页
    3.4 问卷反映出的员工激励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5-40页
        3.4.1 管理者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不重视激励机制建设第35-36页
        3.4.2 物质激励方式简单粗放,员工基本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第36页
        3.4.3 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精神激励不足第36-37页
        3.4.4 员工培训机会少,发展空间小第37-38页
        3.4.5 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第38-40页
4 构建桐柏县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及建议第40-51页
    4.1 提升管理者素质第40-41页
        4.1.1 管理者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第40页
        4.1.2 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第40页
        4.1.3 管理者构建员工激励机制需遵循的原则第40-41页
    4.2 完善物质激励第41-45页
        4.2.1 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第41-44页
        4.2.2 实行利润分享激励第44-45页
        4.2.3 提供人性化的福利第45页
    4.3 重视精神激励第45-48页
        4.3.1 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第45-46页
        4.3.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第46-47页
        4.3.3 适度进行情感激励第47-48页
    4.4 关注员工成长激励第48-50页
        4.4.1 注重培训激励第48页
        4.4.2 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第48-49页
        4.4.3 完善人才晋升机制第49-50页
    4.5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第50-51页
5 结语第51-53页
    5.1 贡献及局限性第51页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第56-61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物期权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X保险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