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引入 | 第9页 |
1.2 国内外迁移原理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迁移原理研究的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外迁移原理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1.3 迁移原理研究的意义 | 第10-13页 |
1.3.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第10页 |
1.3.2 有利于教育目的实现 | 第10页 |
1.3.3 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 第10-13页 |
第二章 迁移原理的定义、分类及有代表性的经典迁移原理 | 第13-17页 |
2.1 迁移原理的定义 | 第13页 |
2.2 迁移原理的分类 | 第13-14页 |
2.2.1 按迁移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 第13页 |
2.2.2 按迁移的内容,迁移分为知识迁移和能力迁移 | 第13-14页 |
2.2.3 按迁移的顺序,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第14页 |
2.3 有代表性的经典迁移原理 | 第14-17页 |
2.3.1 形式训练说 | 第14页 |
2.3.2 相同元素说 | 第14页 |
2.3.3 概括化原理 | 第14-15页 |
2.3.4 思维定势说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的意义 | 第17-21页 |
3.1 物理概念特点 | 第17页 |
3.1.1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 第17页 |
3.1.2 物理概念有定量的性质 | 第17页 |
3.2 物理规律的特点 | 第17-18页 |
3.2.1 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和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 第17-18页 |
3.2.2 物理规律反应了物理概念间的联系 | 第18页 |
3.2.3 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第18页 |
3.4 物理实验的意义 | 第18-21页 |
3.4.1 物理实验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供环境 | 第18-19页 |
3.4.2 物理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途径 | 第19页 |
3.4.3 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影响中学物理学习迁移原理的因素 | 第21-26页 |
4.1 物理前概念 | 第21-22页 |
4.1.1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克服物理前概念的不利影响 | 第21-22页 |
4.1.1.1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 第21页 |
4.1.1.2 重视理想化物理模型教学 | 第21-22页 |
4.1.1.3 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第22页 |
4.1.1.4 重视有针对性的练习 | 第22页 |
4.2 思维定势的影响 | 第22-23页 |
4.2.1 发展积极的思维定势 | 第22-23页 |
4.2.2 抑制不利的思维定势 | 第23页 |
4.3 类比不当的影响 | 第23-26页 |
4.3.1 克服类比不当策略 | 第23-26页 |
4.3.1.1 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 | 第23页 |
4.3.1.2 理解物理公式的物理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五章 迁移原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 第26-29页 |
5.1 迁移原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 | 第26-29页 |
5.1.1 找出新旧物理知识的共同要素 | 第26页 |
5.1.2 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第26-27页 |
5.1.3 加强物理知识的应用教学 | 第27-28页 |
5.1.4 提高学生的物理概括能力 | 第28页 |
5.1.5 尽量防止物理知识负迁移 | 第28-29页 |
第六章 中学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 第29-51页 |
6.1 教学案例设计 | 第29-51页 |
6.1.1 案例 1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案例设计 | 第29-35页 |
6.1.2 案例 2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案例设计 | 第35-45页 |
6.1.3 案例 3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 第45-51页 |
第七章 教学实验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 | 第51-63页 |
7.1 教学实验研究 | 第51-52页 |
7.2 访谈和问卷调查 | 第52-63页 |
7.2.1 教师访谈调查 | 第52-53页 |
7.2.2 学生问卷调查 | 第53-63页 |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 第63-65页 |
8.1 结语 | 第63页 |
8.2 不足之处 | 第63-64页 |
8.3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