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1.2.1 成就动机 | 第9-12页 |
1.2.2 自我评价 | 第12-13页 |
1.2.3 人格特质 | 第13-15页 |
1.2.4 自我评价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15页 |
1.2.5 人格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15-16页 |
1.2.6 自我评价与人格的关系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 研究假设 | 第17-18页 |
2 方法 | 第18-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2.2.1 成就动机量表(AMS) | 第18-19页 |
2.2.2 自我评价问卷(PEI) | 第19页 |
2.2.3 人格量表(NEO-FFI) | 第19页 |
2.3 施测程序 | 第19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3 结果 | 第20-30页 |
3.1 大学新生成就动机状况 | 第20-22页 |
3.1.1 不同性别成就动机的差异 | 第20页 |
3.1.2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成就动机的差异 | 第20-21页 |
3.1.3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成就动机的差异 | 第21页 |
3.1.4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追求成功的差异 | 第21-22页 |
3.1.5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避免失败的差异 | 第22页 |
3.2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状况 | 第22-23页 |
3.2.1 不同性别自我评价的差异 | 第22-23页 |
3.2.2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自我评价的差异 | 第23页 |
3.3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23-25页 |
3.3.1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3.3.2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追求成功的回归分析 | 第24页 |
3.3.3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避免失败的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3.3.4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 第25页 |
3.4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人格特质的关系 | 第25-26页 |
3.4.1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3.4.2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和人格特质的回归分析 | 第26页 |
3.5 大学新生人格特质和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26-28页 |
3.5.1 大学新生人格特质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3.5.2 大学新生人格特质和追求成功的回归分析 | 第27页 |
3.5.3 大学新生人格特质和避免失败的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3.5.4 大学新生人格特质和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 第28页 |
3.6 自我评价在责任心和成就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7页 |
4.1 大学新生成就动机和自我评价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0-32页 |
4.1.1 大学新生成就动机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4.1.2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4.2 大学新生自我评价、人格特质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 第32-35页 |
4.2.1 自我评价和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32-33页 |
4.2.2 自我评价和大五人格的关系 | 第33-34页 |
4.2.3 大五人格和成就动机的关系 | 第34-35页 |
4.3 自我评价在责任心和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35-36页 |
4.4 本研究不足 | 第36-37页 |
4.4.1 采样和样本 | 第36页 |
4.4.2 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综述 | 第49-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