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 公正与正义、平等、公平等的概念辨析 | 第9-10页 |
(二)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三)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 相关专著 | 第12页 |
2. 相关期刊文章 | 第12-14页 |
(四)课题的研究特色 | 第14-15页 |
一、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26页 |
(一)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思想 | 第15-19页 |
2.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 | 第19-21页 |
(二)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形成的实践脉络 | 第21-24页 |
1.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形成期(全面整顿---80年代初期) | 第21-22页 |
2.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发展期(80年代中后期) | 第22-23页 |
3.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反思期(90年代初期) | 第23-24页 |
(三)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理论特质 | 第24-26页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 第24-25页 |
2. 共同富裕道路是对中国传统公平社会理念的现实超越 | 第25-26页 |
二、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 第26-42页 |
(一)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基本维度 | 第26-38页 |
1. 邓小平的经济公平思想 | 第26-30页 |
2. 邓小平的政治公平思想 | 第30-33页 |
3. 邓小平的文化公平思想 | 第33-36页 |
4. 邓小平的生态公平思想 | 第36-38页 |
(二)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主要特征 | 第38-42页 |
1. 人民性 | 第38-39页 |
2. 系统性 | 第39页 |
3. 辩证性 | 第39-40页 |
4. 时代性 | 第40-42页 |
三、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当代价值 | 第42-52页 |
(一)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理论价值 | 第42-46页 |
1.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时代性 | 第42-43页 |
2.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理论基础 | 第43-46页 |
(二) 邓小平公平正义观的实践价值 | 第46-52页 |
1. 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 第46-47页 |
2. 有利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 第47-48页 |
3. 有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社会公平提供精神动力 | 第48-49页 |
4. 有利于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改革,促进社会和谐 | 第49-50页 |
5. 有利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