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学汉语》教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互动学汉语》教材编写情况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互动学汉语》的编写特点 | 第12-15页 |
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 第12-13页 |
二、具有交际性的特点 | 第13-14页 |
三、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互动学汉语》的适用对象和编写体例分析 | 第15-19页 |
一、适用对象 | 第15页 |
二、编写体例 | 第15-19页 |
第二章 《互动学汉语》教材内容的分析 | 第19-47页 |
第一节 语音部分分析 | 第19-24页 |
一、声母部分 | 第19-20页 |
二、韵母部分 | 第20-21页 |
三、声调部分 | 第21-23页 |
四、变调部分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词汇部分分析 | 第24-28页 |
一、生词量 | 第24-27页 |
二、生词等级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语法部分分析 | 第28-36页 |
一、语法点的数量、类别和等级分布 | 第28-35页 |
二、语法点的讲解 | 第35-36页 |
第四节 课文部分分析 | 第36-43页 |
一、课文话题 | 第37-39页 |
二、课文语体和体裁 | 第39-40页 |
三、课文难易度 | 第40-43页 |
第五节 练习部分分析 | 第43-47页 |
一、练习题型 | 第43-45页 |
二、练习题量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互动学汉语》教材的不足及修订建议 | 第47-62页 |
第一节 《互动学汉语》语音部分的不足及修订建议 | 第47-49页 |
一、语音部分的不足 | 第47-48页 |
二、语音部分的修订建议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互动学汉语》词汇部分的不足及修订建议 | 第49-51页 |
一、词汇部分的不足 | 第50-51页 |
二、词汇部分的修订建议 | 第51页 |
第三节 《互动学汉语》语法部分的不足及修订建议 | 第51-55页 |
一、语法部分的不足 | 第52-53页 |
二、语法部分的修订建议 | 第53-55页 |
第四节 《互动学汉语》课文部分的不足及修订建议 | 第55-57页 |
一、课文部分的不足 | 第55-56页 |
二、课文部分的编写建议 | 第56-57页 |
第五节《互动学汉语》练习部分的不足及建议 | 第57-62页 |
一、练习部分的不足 | 第58-60页 |
二、练习部分的编写建议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