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2-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语料来源 | 第15页 |
1.5 本文所用符号代码说明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2.1 相关说明 | 第17页 |
2.2 关于“是……的”句的已有成果综述 | 第17-27页 |
2.2.1 “是……的”句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2 “是……的”句构件分析 | 第19-22页 |
2.2.2.1 “是”研究 | 第19-21页 |
2.2.2.2 “的”字研究 | 第21-22页 |
2.2.3 “是……的”句研究 | 第22-27页 |
2.2.3.1 “是……的”句的句法研究 | 第22-25页 |
2.2.3.2 “是……的”句的语用研究 | 第25-27页 |
2.3 有关趋向动词的已有成果综述 | 第27-31页 |
2.3.1 对趋向动词性质的界定 | 第27-28页 |
2.3.2 关于趋向动词的语义研究 | 第28-29页 |
2.3.3 有关趋向动词的语法结构研究 | 第29-31页 |
2.5 现有相关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三章 “NP + 是 + V + 出来 + 的”构件分析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 | 第33-48页 |
3.1 “NP”的类型 | 第34-35页 |
3.2 “V”的类型及语义 | 第35-38页 |
3.2.1 “V”的类型 | 第35-37页 |
3.2.1.1 部分心理动词 | 第36-37页 |
3.2.1.2 部分行为动词 | 第37页 |
3.2.2 “V”的语义 | 第37-38页 |
3.3 “出来”作补语 | 第38-44页 |
3.3.1 “出来”是不是趋向补语? | 第38-42页 |
3.3.2 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分合问题 | 第42-44页 |
3.3.3 “出来”小结 | 第44页 |
3.4 “是……的”表示强调 | 第44-48页 |
3.4.1 “是……的”是否为强调格式 | 第44-46页 |
3.4.2 “是”字强调还是“是……的”强调 | 第46-48页 |
第四章 “NP + 是 + V + 出来 + 的”内部类别分析 | 第48-63页 |
4.1 “NP + 是 + V + 出来 + 的”内部类别 | 第48-54页 |
4.1.1 内部类别的差别分析 | 第49-53页 |
4.1.1.1 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 | 第49-50页 |
4.1.1.2 结构中“NP”的不同 | 第50页 |
4.1.1.3 结构语义的不同 | 第50-53页 |
4.1.4 小结 | 第53-54页 |
4.2 “NP + 是 + V + 出来 + 的”结构内部类别之间的发展、演变 | 第54-63页 |
4.2.1 “NP+出来”的历时分期描写 | 第55-56页 |
4.2.2 “是……的”句历时发展 | 第56-58页 |
4.2.3 “NP + 是 + V + 出来 + 的”结构内部类别之间的发展演变- | 第58-63页 |
4.2.3.1 双音化对动补短语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3.2 补语语义的变化和功能的分化对结构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3.3 “NP + 是 + V + 出来 + 的”结构内部类别之间的发展演变机制 | 第61-63页 |
第五章 “NP + 是 + V + 出来 + 的”相近句式 | 第63-68页 |
5.1 “NP + 是 + V + 出来 + 的”与“NP+V+出来+了” | 第63-65页 |
5.1.1 语义差异 | 第63-64页 |
5.1.2 语法差异 | 第64页 |
5.1.3 语用差异 | 第64-65页 |
5.2 “NP + 是 + V + 出来 + 的”与被动句 | 第65-67页 |
5.2.1 表达的意义和色彩不同 | 第66页 |
5.2.2 所含的背景信息不同 | 第66-67页 |
5.2.3 表达信息的重点不同 | 第67页 |
5.3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8-71页 |
6.1 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6.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