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方法及框架 | 第24-26页 |
1.3.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5-26页 |
第2章 公司治理理论分析 | 第26-38页 |
2.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6-30页 |
2.1.1 两权分离理论 | 第26-27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2.1.3 管家理论 | 第28-29页 |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9-30页 |
2.2 董事会治理理论 | 第30-33页 |
2.2.1 博弈论 | 第30-31页 |
2.2.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31-32页 |
2.2.3 替代性假说 | 第32-33页 |
2.2.4 阶级霸权论 | 第33页 |
2.3 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数 | 第33-38页 |
2.3.1 国外董事会治理评价现状 | 第33-36页 |
2.3.3 国内董事会治理评价现状 | 第36-38页 |
第3章 董事会特征要素 | 第38-49页 |
3.1 董事会职能 | 第38-42页 |
3.1.1 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 第39-40页 |
3.1.2 董事会的战略职能 | 第40-41页 |
3.1.3 董事会的服务职能 | 第41-42页 |
3.2 创业板概述 | 第42-44页 |
3.2.1 创业板简介 | 第42页 |
3.2.2 创业板大事记 | 第42-44页 |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要素及其内部机理 | 第44-49页 |
3.3.1 董事会规模 | 第44页 |
3.3.2 董事薪酬 | 第44-45页 |
3.3.3 董事会会议次数 | 第45页 |
3.3.4 董事会领导结构 | 第45-46页 |
3.3.5 董事会独立性 | 第46页 |
3.3.6 董事会持股 | 第46页 |
3.3.7 董事受教育水平 | 第46-47页 |
3.3.8 女性董事比例 | 第47-49页 |
第4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49-60页 |
4.1 变量定义 | 第49-50页 |
4.1.1 因变量 | 第49页 |
4.1.2 自变量 | 第49-50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50页 |
4.2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 第50-51页 |
4.2.1 样本选择及来源 | 第50-51页 |
4.2.2 模型设计 | 第51页 |
4.3 实证研究 | 第51-60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3页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4.3.3 回归分析 | 第55-58页 |
4.3.4 实证分析结果启示 | 第58-60页 |
第5章 创业板、主板、中小板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比较 | 第60-65页 |
5.1 创业板概述与主板、中小板的主要区别 | 第60页 |
5.2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董事会特征、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比较 | 第60-62页 |
5.3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董事会特征、公司绩效的实证结果比较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