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身定位问题 | 第13-16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 第18-37页 |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 第18-21页 |
| 2.1.1 传感器节点结构 | 第19页 |
| 2.1.2 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9-21页 |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机制 | 第21-24页 |
| 2.2.1 基本概念和术语 | 第22-23页 |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分类 | 第23-24页 |
|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身定位系统和算法的性能评价 | 第24-26页 |
| 2.4 典型的定位算法 | 第26-36页 |
| 2.4.1 基于测距(range-based)的定位算法 | 第26-28页 |
| 2.4.2 无需测距的(range-free)定位算法 | 第28-34页 |
| 2.4.3 基于移动锚节点的定位算法 | 第34-36页 |
| 2.5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基于RSSI 的移动锚节点的定位算法 | 第37-49页 |
| 3.1 移动锚节点定位算法的提出 | 第37-38页 |
| 3.1.1 移动锚节点算法的提出 | 第37-38页 |
| 3.1.2 基于移动锚节点定位方法的优点 | 第38页 |
| 3.2 基于RSSI 无需测距的移动锚节点定位方法 | 第38-48页 |
| 3.2.1 接收信号强度的模型 | 第39-40页 |
| 3.2.2 算法描述 | 第40-44页 |
| 3.2.3 精度分析 | 第44-46页 |
| 3.2.4 仿真研究 | 第46-4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基于泰森图的区域叠加定位算法研究 | 第49-68页 |
| 4.1 接收信号强度-RSS | 第49-50页 |
| 4.2 APIT 定位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 4.3 DV-LOC 算法分析 | 第52-54页 |
| 4.4 VBL 定位算法的提出 | 第54-62页 |
| 4.4.1 泰森图的定义 | 第55-56页 |
| 4.4.2 VBL 算法概述 | 第56-57页 |
| 4.4.3 VBL 定位算法的实现 | 第57-60页 |
| 4.4.4 VBL 汇聚算法的实现 | 第60-62页 |
|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67页 |
| 4.6 网络通信开销定量分析 | 第67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移动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 第68-79页 |
| 5.1 传感器节点运动情况介绍 | 第68-69页 |
| 5.2 节点移动情况下的定位算法的提出 | 第69-71页 |
| 5.2.1 EMAP 算法介绍 | 第69-71页 |
| 5.2.2 EMAP 算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71页 |
| 5.3 基于几何约束的移动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提出 | 第71-76页 |
|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6-7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9-82页 |
| 6.1 本文的具体工作及创新点 | 第79页 |
| 6.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的展望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