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绪论第14-20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现实意义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6页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对象第16-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路径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2.职业成熟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8页
   ·职业成熟度的含义第20-21页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概念第21-22页
   ·职业成熟度的结构第22-23页
   ·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3-27页
     ·个体角度第23-25页
     ·家庭因素第25-27页
   ·现有研究述评第27-28页
3.研究设计第28-35页
   ·研究因素的选取第28-31页
     ·个人因素第29-30页
     ·家庭因素第30-31页
   ·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第31-33页
   ·量表与问卷第33页
     ·职业成熟度量表的选取第33页
     ·职业自我效能量表的选取第33页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选取第33页
   ·研究假设第33-35页
4.数据分析和结果的解释第35-56页
   ·数据的分析第35-39页
     ·被试者的基本信息第35-36页
     ·鉴别度分析第36页
     ·信度效度分析第36-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56页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现状第39-40页
     ·单因素对于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第40-48页
     ·多因素对于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第48-52页
     ·路径分析第52-56页
5.讨论与结论第56-66页
   ·总体讨论第56-61页
     ·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特征第56-57页
     ·个人因素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第57-59页
     ·家庭因素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第59-60页
     ·职业成熟度提高途径探索第60-61页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第61-62页
   ·研究结论第62-63页
   ·本研究得到的启示第63-65页
     ·学校方面第63页
     ·家庭方面第63-64页
     ·个人方面第64-65页
   ·本研究的局限与今后研究的方向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正式问卷第71-75页
后记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现状与对策思考--基于对成都市六所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
下一篇: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四川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