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三编码周期三角形灰度分布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编码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空间编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时间编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标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1 摄像机标定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投影机标定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编码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组成及数学建模第21-34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编码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第21-25页
        2.2.1 测量系统的组成第21-22页
        2.2.2 测量系统坐标系的建立第22-25页
    2.3 摄像机成像模型建立第25-27页
    2.4 测量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7-31页
    2.5 双摄像机三维数据融合第31-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三编码周期三角形灰度分布结构光编解码原理第34-46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中国余数定理第34-35页
    3.3 三编码周期三角形灰度分布结构光编码原理第35-37页
    3.4 三编码周期三角形灰度分布结构光解码原理第37-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基于极线约束的测量系统标定原理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立体视觉中的空间极线约束第46-48页
    4.3 系统标定数学模型建立第48-51页
    4.4 投影机对应点坐标获取第51-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系统实验与分析第54-72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系统仿真实验与分析第54-62页
        5.2.1 仿真系统组建第54-58页
        5.2.2 仿真测量实验第58-62页
    5.3 系统测量实验与分析第62-71页
        5.3.1 装置组建第62-63页
        5.3.2 系统标定实验第63-64页
        5.3.3 系统测量实验第64-71页
    5.4 实验分析第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梯形相移时间相位展开的彩色条纹编码结构光三维测量
下一篇:POWERLINK时间同步技术优化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