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集成电路及EDA产业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 "互联网+EDA"技术 | 第16-17页 |
1.3 基于"互联网+EDA"技术的IC设计云平台 | 第17-18页 |
1.3.1 云平台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 第17-18页 |
1.3.2 云平台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重点及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构建基于"互联网+EDA"技术的IC设计云平台 | 第20-29页 |
2.1 总体目标分析 | 第20页 |
2.2 关键技术研究 | 第20-22页 |
2.2.1 云计算技术 | 第20-21页 |
2.2.2 EDA技术 | 第21-22页 |
2.3 功能模块划分 | 第22-23页 |
2.4 体系架构设计 | 第23-24页 |
2.5 网络层次划分 | 第24-25页 |
2.6 功能模块 | 第25-28页 |
2.6.1 用户管理 | 第25-26页 |
2.6.2 EDA工具调用 | 第26-27页 |
2.6.3 用户接口 | 第27-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云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 第29-52页 |
3.1 用户管理模块 | 第29-33页 |
3.1.1 程序接口设计 | 第29-30页 |
3.1.2 程序设计 | 第30-33页 |
3.2 任务管理模块 | 第33-34页 |
3.2.1 任务管理的功能 | 第33-34页 |
3.2.2 任务的调用流程 | 第34页 |
3.3 基于JFreeChart的波形查看工具 | 第34-40页 |
3.3.1 JFreeChart功能分析 | 第34-37页 |
3.3.2 波形文件数据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3.3.3 eViewer设计 | 第38-40页 |
3.4 电磁场仿真工具 | 第40-45页 |
3.4.1 电磁仿真原理 | 第40-41页 |
3.4.2 软件设计 | 第41-43页 |
3.4.3 程序批处理运行的实现 | 第43-45页 |
3.5 教学案例演示工具 | 第45-47页 |
3.5.1 原理介绍 | 第45-46页 |
3.5.2 效果展示 | 第46-47页 |
3.6 基于云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序ebook | 第47-51页 |
3.6.1 功能分析与需求定义 | 第47页 |
3.6.2 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 | 第47-49页 |
3.6.3 案例设计与效果展示 | 第49-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EDA工具的集成与部署 | 第52-63页 |
4.1 传统IC设计流程的研究 | 第52-53页 |
4.2 EDA工具部署 | 第53-58页 |
4.2.1 电路设计工具 | 第54-55页 |
4.2.2 基于云计算的电路仿真技术 | 第55-56页 |
4.2.3 仿真结果的提取以及波形的显示 | 第56-57页 |
4.2.4 电磁场仿真 | 第57-58页 |
4.3 基于云平台的IC设计流程 | 第58-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基于云平台的IC设计 | 第63-89页 |
5.1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例 | 第63-80页 |
5.1.1 带隙基准的基本原理 | 第63页 |
5.1.2 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 | 第63-75页 |
5.1.3 带隙基准整体电路性能仿真和优化 | 第75-80页 |
5.2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实例 | 第80-88页 |
5.2.1 电路设计及仿真优化 | 第81-83页 |
5.2.2 无源器件建模及仿真 | 第83-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89-91页 |
6.1 总结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附录 带隙基准电路各模块的仿真网表 | 第93-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