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 第15-16页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延吉市第七中学作文评价的调查情况 | 第17-24页 |
2.1 学校作文评价的情况 | 第17-18页 |
2.1.1 学校没有作文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2.1.2 作文评价改革稳步进行 | 第18页 |
2.2 教师作文评价的情况 | 第18-22页 |
2.2.1 作文评价态度比较认真 | 第18-20页 |
2.2.2 评价主体比较丰富 | 第20-21页 |
2.2.3 评价内容相对集中 | 第21-22页 |
2.3 学生方面 | 第22-24页 |
2.3.1 作文评价中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 第22页 |
2.3.2 学生接受作文评价表面化 | 第22-23页 |
2.3.3 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期待较多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延吉市第七中学作文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3.1 教师方面 | 第24-26页 |
3.1.1 评价主体定位不清 | 第24-25页 |
3.1.2 激励评价较少 | 第25页 |
3.1.3 知识更新相对滞后 | 第25页 |
3.1.4 评价反馈不及时 | 第25-26页 |
3.2 学生方面 | 第26-28页 |
3.2.1 知识储备不足 | 第26-27页 |
3.2.2 作文评价标准缺乏量化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延吉市第七中学作文评价的教学建议 | 第28-36页 |
4.1 教师方面 | 第28-32页 |
4.1.1 实现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28-29页 |
4.1.1.1 作文评价坚持教师为主导 | 第28-29页 |
4.1.1.2 拓展作文评价主体的范围 | 第29页 |
4.1.2 注重作文评价的情感激励作用 | 第29-31页 |
4.1.2.1 多用激励性评价,少用否定性评价 | 第29-30页 |
4.1.2.2 以生为本,注重情感交流 | 第30-31页 |
4.1.3 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 | 第31-32页 |
4.2 学生方面 | 第32-36页 |
4.2.1 增强知识储备 | 第32页 |
4.2.2 掌握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4.2.3 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价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谢辞 | 第40-41页 |
附录A | 第41-43页 |
附录B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