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民族性:1929年“大上海计划”研究
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论 | 第13-35页 |
第一章 “大上海计划”的诞生 | 第35-92页 |
第一节 租界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 | 第35-63页 |
一、租界的出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畸形现象 | 第35-44页 |
二、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 | 第44-54页 |
三、上海城市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 第54-60页 |
四、近代上海华界的市政建设实践 | 第60-63页 |
第二节 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的鲜明特色 | 第63-92页 |
一、近代城市发展状况及专业规划的出现 | 第64-71页 |
二、“芝加哥计划”:上海城市规划的主要样板 | 第71-76页 |
三、西学为用:清末以来的中国城市发展及规划实践 | 第76-84页 |
四、复兴为本:近代上海积极谋求城市发展的表现 | 第84-92页 |
第二章 “大上海计划”的出台与主要内容 | 第92-110页 |
第一节 重任在肩:计划的出台 | 第92-98页 |
一、国民政府的期望 | 第92-94页 |
二、历任市长的努力 | 第94-98页 |
第二节 与外比肩:计划的主要内容 | 第98-110页 |
一、内在需求:重点聚焦另辟新城 | 第98-104页 |
二、以港兴市:积极建设“东方大港” | 第104-106页 |
三、合理布局:全面改建交通系统 | 第106-110页 |
第三章 “大上海计划”的实施与失败 | 第110-159页 |
第一节 计划的实施:改造与新建并行 | 第110-140页 |
一、旧城区的改造 | 第110-117页 |
二、新市区的开发 | 第117-129页 |
三、各方合力推进 | 第129-140页 |
第二节 计划的失败:天灾与人祸 | 第140-151页 |
一、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 第141-144页 |
二、当局决策不够成熟 | 第144-148页 |
三、战争打击接连不断 | 第148-151页 |
第三节 一对个案的比较:市政府新屋与国际饭店 | 第151-159页 |
一、市政府新屋:中西合璧的典范 | 第152-154页 |
二、国际饭店:摩登现代的象征 | 第154-159页 |
第四章 “大上海计划”的继承和影响 | 第159-179页 |
第一节 从双核到一统:日占时期的城市规划 | 第159-165页 |
一、日占时期上海城市规划的演变 | 第159-163页 |
二、殖民性:日占时期上海城市规划的新特点 | 第163-165页 |
第二节 现代性的凸显:“大上海都市计划” | 第165-179页 |
一、“大上海都市计划”产生的理论背景 | 第166-169页 |
二、“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基本内容 | 第169-174页 |
三、“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基本特点 | 第174-179页 |
结语 | 第179-18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4-206页 |
附录 | 第206-247页 |
后记 | 第247-24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