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平台隔水管快速接头强度分析及破坏模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 | 第13-17页 |
1.2.1 隔水管的力学研究 | 第13-14页 |
1.2.2 隔水管安全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快速接头的应用 | 第15页 |
1.2.4 隔水管快速接头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5 现存问题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井口平台隔水管快速接头强度分析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有限元法 | 第18-19页 |
2.2.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 第18页 |
2.2.2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18-19页 |
2.3 ANSYS简介 | 第19-22页 |
2.3.1 ANSYS软件介绍 | 第19页 |
2.3.2 单元介绍 | 第19-22页 |
2.4 接触理论介绍 | 第22-27页 |
2.4.1 接触非线性算法原理 | 第23页 |
2.4.2 接触分类 | 第23-24页 |
2.4.3 接触对单元 | 第24页 |
2.4.4 接触参数 | 第24-26页 |
2.4.5 接触非线性计算过程 | 第26-27页 |
2.5 强度分析理论 | 第27-30页 |
2.5.1 材料破坏的两种类型 | 第27页 |
2.5.2 强度理论 | 第27-30页 |
2.6 小结 | 第30-31页 |
3 含快速接头的井口平台整体强度研究 | 第31-51页 |
3.1 井口平台简介 | 第31-32页 |
3.2 环境资料 | 第32-34页 |
3.3 荷载分析与计算 | 第34-42页 |
3.3.1 风荷载 | 第35-37页 |
3.3.2 流荷载 | 第37-38页 |
3.3.3 波浪荷载 | 第38-39页 |
3.3.4 冰荷载 | 第39-42页 |
3.4 井口平台建模 | 第42-43页 |
3.4.1 井口平台结构尺寸 | 第42页 |
3.4.2 井口平台模型 | 第42-43页 |
3.5 井口平台受力分析 | 第43-47页 |
3.5.1 荷载工况 | 第43-44页 |
3.5.2 施加荷载 | 第44-45页 |
3.5.3 静力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3.6 CB11E井口平台极限强度评估 | 第47-49页 |
3.6.1 平台整体确定性安全评估概念 | 第47-48页 |
3.6.2 极限承载力 | 第48-49页 |
3.7 井口平台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3.8 快速接头内力提取与分析 | 第50页 |
3.9 小结 | 第50-51页 |
4 隔水管快速接头强度分析 | 第51-61页 |
4.1 快速接头简介 | 第51-53页 |
4.2 快速接头建模 | 第53-58页 |
4.2.1 模型设计图 | 第53-54页 |
4.2.2 建模难点分析 | 第54-55页 |
4.2.3 模型简化 | 第55-56页 |
4.2.4 建立模型 | 第56-58页 |
4.3 快速接头强度分析 | 第58-60页 |
4.3.1 加载 | 第58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5 井口平台隔水管快速接头损伤破坏研究 | 第61-85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快速接头损伤破坏形式研究 | 第61-75页 |
5.2.1 破坏判定准则 | 第61-62页 |
5.2.2 压力作用 | 第62-65页 |
5.2.3 剪力作用 | 第65-68页 |
5.2.4 弯矩作用 | 第68-72页 |
5.2.5 扭矩作用 | 第72-75页 |
5.2.6 小结 | 第75页 |
5.3 卡簧裂纹损伤 | 第75-78页 |
5.3.1 横向裂纹 | 第75-77页 |
5.3.2 竖向裂纹 | 第77-78页 |
5.4 卡槽损伤 | 第78-84页 |
5.4.1 卡槽损伤程度 | 第79-83页 |
5.4.2 卡槽损伤位置 | 第83-84页 |
5.5 小结 | 第84-8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总结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