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8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7-8页 |
一、《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创作背景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演奏及教学版本比较 | 第10-14页 |
(一) 李云迪现场音乐会版本 | 第10-12页 |
(二) 郎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师班教学版本 | 第12-13页 |
(三) 马加洛夫和阿什肯那奇的肖邦录音版本 | 第13-14页 |
三 《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写作特征 | 第14-19页 |
(一) 主题与变奏的结构特征 | 第14页 |
(二) 和声语言特征 | 第14-17页 |
(三) 对位化声部进行 | 第17-18页 |
(四) 各段落的音乐情绪与速度变化 | 第18-19页 |
四、《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演奏诠释 | 第19-23页 |
(一) 旋律重音与节拍重音的交相呼应 | 第19-20页 |
(二) 和声律动与对位化线性声部的纵横交织 | 第20-21页 |
(三) 指尖触键的点、面控制 | 第21-22页 |
(四) 节拍踏板与节奏踏板的对比处理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