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1页 |
1.1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 第16-20页 |
1.1.1 无线传感网络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1.1.2 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19页 |
1.1.3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领域 | 第19-20页 |
1.2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 | 第20-25页 |
1.2.1 定位技术概述 | 第20-21页 |
1.2.2 定位算法分类 | 第21-22页 |
1.2.3 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2.4 安全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5-27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及研究重点 | 第27-29页 |
1.4.1 基于室内的路径衰减特性分析 | 第28页 |
1.4.2 室内定位算法 | 第28-29页 |
1.4.3 井下巷道定位算法 | 第29页 |
1.4.4 室内安全定位算法 | 第29页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第2章 基于RSSI的室内无线传感网络传输特性分析 | 第31-5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路径衰减模型 | 第31-32页 |
2.3 实验平台及节点设计 | 第32-35页 |
2.3.1 实验平台架构 | 第32-33页 |
2.3.2 节点设计 | 第33-35页 |
2.4 测试环境与方案 | 第35-44页 |
2.4.1 测试环境 | 第35-38页 |
2.4.2 测试方案设计 | 第38-44页 |
2.5 静态环境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4-53页 |
2.6 动态环境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3-57页 |
2.7 对室内定位的影响 | 第57-5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基于可变发射功率的室内定位算法 | 第59-75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常见的节点位置计算方法 | 第60-63页 |
3.3 问题分析 | 第63-64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63-64页 |
3.3.2 问题分析 | 第64页 |
3.4 VTPNL算法 | 第64-66页 |
3.5 VTPLL算法 | 第66-68页 |
3.6 性能分析 | 第68-74页 |
3.6.1 仿真 | 第68-71页 |
3.6.2 实测实验 | 第71-7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容忍多径衰落的室内定位算法 | 第75-89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井下巷道环境 | 第76页 |
4.3 网络模型 | 第76-77页 |
4.4 RRRME定位算法 | 第77-82页 |
4.4.1 RSSI测距优化 | 第77-81页 |
4.4.2 定位流程 | 第81-82页 |
4.5 性能分析 | 第82-88页 |
4.5.1 测试环境与设置 | 第82-83页 |
4.5.2 测距性能分析 | 第83-86页 |
4.5.3 定位性能分析 | 第86-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基于迭代优化的分布式室内定位算法 | 第89-97页 |
5.1 引言 | 第89-90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90-91页 |
5.3 DGDL算法 | 第91-93页 |
5.4 性能分析 | 第93-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基于顽健计算的安全定位算法 | 第97-110页 |
6.1 引言 | 第97-98页 |
6.2 安全模型 | 第98-100页 |
6.2.1 单目标传感网络安全模型 | 第99页 |
6.2.2 多目标传感网络安全模型 | 第99-100页 |
6.3 RSRSL算法 | 第100-103页 |
6.3.1 单目标网络安全定位算法 | 第101-102页 |
6.3.2 多目标网络安全定位算法 | 第102-103页 |
6.4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103-104页 |
6.5 性能分析 | 第104-108页 |
6.5.1 仿真 | 第104-107页 |
6.5.2 实测实验 | 第107-10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7章 基于攻击节点检测的安全定位算法 | 第110-122页 |
7.1 引言 | 第110页 |
7.2 攻击检测算法 | 第110-111页 |
7.3 安全定位模型 | 第111-112页 |
7.4 安全定位算法 | 第112-114页 |
7.5 基于差分阈值的过滤方法 | 第114-115页 |
7.6 仿真分析 | 第115-120页 |
7.7 实测实验 | 第120-121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142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