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新生代员工 | 第15-17页 |
2.1.1 新生代员工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3 新生代员工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 归因风格 | 第17-20页 |
2.2.1 归因风格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归因风格的结果变量 | 第18-19页 |
2.2.3 归因风格的测量 | 第19-20页 |
2.3 工作倦怠 | 第20-22页 |
2.3.1 工作倦怠的概念 | 第20-21页 |
2.3.2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 | 第21-22页 |
2.3.3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22页 |
2.4 离职倾向 | 第22-24页 |
2.4.1 离职倾向的概念 | 第22-23页 |
2.4.2 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 | 第23页 |
2.4.3 离职倾向的测量 | 第23-24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3 研究框架的建立 | 第25-27页 |
3.1 理论模型 | 第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3.2.1 归因风格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 第25页 |
3.2.2 归因风格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3.2.3 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 第26页 |
3.2.4 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 第26-27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4.2 研究工具 | 第27-29页 |
4.2.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统计 | 第27页 |
4.2.2 归因风格的测量 | 第27页 |
4.2.3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27-28页 |
4.2.4 离职倾向的测量 | 第28-29页 |
5 数据分析 | 第29-48页 |
5.1 信度分析 | 第29页 |
5.2 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5.3 描述性统计 | 第30-32页 |
5.3.1 样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5.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5.4 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2-38页 |
5.4.1 性别对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32页 |
5.4.2 出生年份对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32-34页 |
5.4.3 学历对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34-35页 |
5.4.4 工作年限对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35-36页 |
5.4.5 职位对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36-37页 |
5.4.6 行业对归因风格、工作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 | 第37-38页 |
5.5 相关分析 | 第38页 |
5.6 回归分析 | 第38-48页 |
5.6.1 归因风格对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5.6.2 归因风格对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5.6.3 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5.6.4 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 第43-4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8-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6.1.1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论 | 第48页 |
6.1.2 新生代员工归因风格、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 第48-49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49-50页 |
6.2.1 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归因风格 | 第49页 |
6.2.2 培养积极乐观的企业文化 | 第49页 |
6.2.3 实施员工归因干预计划 | 第49-50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6.3.1 研究的不足 | 第50页 |
6.3.2 研究的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