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错动引起上覆土层破裂及其对地铁隧道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活动断裂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断裂错动对上覆土体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活动断裂对地下工程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西安地铁临潼线穿越断裂带活动特征 | 第18-27页 |
2.1 场区地震构造评价 | 第19-20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20-22页 |
2.3 骊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 | 第22-24页 |
2.4 断裂活动引起的位移量估算 | 第24-25页 |
2.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基岩断裂错动引发上覆土层变形与破裂研究 | 第27-56页 |
3.1 数值计算模型 | 第27-30页 |
3.1.1 模型建立及计算条件 | 第27-28页 |
3.1.2 基岩位错量加载 | 第28-29页 |
3.1.3 材料本构关系 | 第29-30页 |
3.2 各因素对上覆土层破裂扩展的影响 | 第30-48页 |
3.2.1 上覆土层厚度的影响 | 第30-35页 |
3.2.2 基岩断裂倾角 ? 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3 断裂位错量的影响 | 第38-42页 |
3.2.4 土层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42-48页 |
3.3 基岩错动下上覆土体变形与破裂规律 | 第48-54页 |
3.3.1 临界断裂位错量 | 第48-51页 |
3.3.2 上覆土体变形分区特征 | 第51-52页 |
3.3.3 土体应力状态 | 第52-53页 |
3.3.4 上覆土体破裂扩展机理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断裂错动作用下地铁隧道静力学响应机制研究 | 第56-75页 |
4.1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 第56-60页 |
4.1.1 实体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4.1.2 本构模型及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57-58页 |
4.1.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8页 |
4.1.4 边界条件及位错量加载 | 第58-59页 |
4.1.5 关键技术处理 | 第59-60页 |
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70页 |
4.2.1 地层位移及隧道沉降变形规律 | 第60-64页 |
4.2.2 地层应力变化规律 | 第64-66页 |
4.2.3 隧道结构内力变化特征 | 第66-70页 |
4.3 断裂错动作用下地铁隧道竖向土压力分析 | 第70-73页 |
4.3.1 断裂未活动(错动前)隧道竖向土压力 | 第71-72页 |
4.3.2 断裂错动后隧道竖向土压力 | 第72-73页 |
4.4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跨断裂地铁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机制研究 | 第75-94页 |
5.1 数值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 | 第75-76页 |
5.2 材料阻尼 | 第76-77页 |
5.3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 第77页 |
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7-92页 |
5.4.1 加速度响应规律 | 第77-80页 |
5.4.2 位移响应规律 | 第80-83页 |
5.4.3 动土压力响应规律 | 第83-89页 |
5.4.4 隧道结构内力响应规律 | 第89-92页 |
5.5 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地铁隧道跨越活动断裂带设防对策研究 | 第94-99页 |
6.1 跨断裂带地铁隧道纵向设防长度 | 第94-95页 |
6.2 工程防治对策研究 | 第95-99页 |
6.2.1 抗错断措施 | 第95-97页 |
6.2.2 抗震减震措施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结论 | 第99-100页 |
7.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