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多相时钟发生器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延迟锁相环基础 | 第15-26页 |
2.1 延迟锁相环原理 | 第15-17页 |
2.2 延迟锁相环小信号模型 | 第17-19页 |
2.3 噪声和抖动 | 第19-25页 |
2.3.1 噪声与传递函数 | 第19-20页 |
2.3.2 定时抖动 | 第20-22页 |
2.3.3 时序失配误差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延迟锁相环电路分析 | 第26-41页 |
3.1 时钟校正思想及结构 | 第26-31页 |
3.1.1 时钟校正思想 | 第26-27页 |
3.1.2 小数分频器 | 第27-31页 |
3.2 系统子电路分析 | 第31-40页 |
3.2.1 鉴相器 | 第31-33页 |
3.2.2 电荷泵 | 第33-37页 |
3.2.3 压控延迟线 | 第37-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高精度多相时钟发生器设计及仿真 | 第41-65页 |
4.1 高精度多相时钟发生器子电路设计 | 第41-60页 |
4.1.1 鉴相器电路 | 第41-42页 |
4.1.2 电荷泵电路 | 第42-46页 |
4.1.3 压控延迟线电路 | 第46-49页 |
4.1.4 校正电路 | 第49-58页 |
4.1.5 启动电路 | 第58-59页 |
4.1.6 初锁定检测电路 | 第59-60页 |
4.2 高精度多相时钟发生器设计及仿真 | 第60-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 第65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