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2.1 社会比较理论 | 第18页 |
2.2 社会角色理论 | 第18-19页 |
2.3 社会互动理论 | 第19页 |
2.4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变迁 | 第21-27页 |
3.1 乡村医生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3.1.1“赤脚医生”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22页 |
3.1.2“乡村医生”角色的变迁 | 第22-24页 |
3.2 乡村医养老保障问题的变迁 | 第24-27页 |
3.2.1 问题的隐性存在期 | 第24-25页 |
3.2.2 问题的逐步显现期 | 第25页 |
3.2.3 问题的突显期 | 第25-27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4.1 现实的迫切需求 | 第27-29页 |
4.1.1 基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群体的比较视角 | 第27页 |
4.1.2 县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呼吁 | 第27页 |
4.1.3 乡镇卫生院的大力支持 | 第27-28页 |
4.1.4 乡村医生自身对养老保障的迫切需求 | 第28-29页 |
4.2 宏观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 第29-31页 |
4.2.1 健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 第29页 |
4.2.2 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 第29页 |
4.2.3 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 第29-30页 |
4.2.4 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表现 | 第30-31页 |
第5章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 | 第31-37页 |
5.1 湖北省X县的基本情况 | 第31页 |
5.2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现状 | 第31-34页 |
5.2.1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5.2.2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具体措施 | 第33-34页 |
5.2.3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基本情况 | 第34页 |
5.3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7页 |
5.3.1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的普及度不高 | 第34-35页 |
5.3.2 政府财政责任细化落实不到位 | 第35页 |
5.3.3 地方政府治理动力不足 | 第35-36页 |
5.3.4“老龄村医”养老“难” | 第36页 |
5.3.5 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 | 第36页 |
5.3.6 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内容单一化 | 第36-37页 |
第6章 湖北省X县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原因分析 | 第37-43页 |
6.1 基层政府部门出于维稳的考量 | 第37页 |
6.2 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 | 第37-38页 |
6.3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的欠缺 | 第38页 |
6.4 乡村医生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38页 |
6.5 乡村医生收入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6.5.1“以药养医”是乡村医生收入的重要来源 | 第38-39页 |
6.5.2 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机制不健全 | 第39页 |
6.6 乡村医生的参保态度不积极 | 第39-43页 |
6.6.1 乡村医生持“抵制”态度 | 第39-40页 |
6.6.2 部分乡村医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40-43页 |
第7章 综合治理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7.1 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相关政策 | 第43页 |
7.2 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 第43-44页 |
7.3 清晰界定乡村医生的社会角色 | 第44页 |
7.4 建立健全合理的乡村医生薪酬机制 | 第44-45页 |
7.5 构建多层次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体系 | 第45页 |
7.6 构建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组成的多元治理体系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