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新型微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插图索引第13-16页
附表索引第16-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46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传感器的分类第18-19页
    1.3 压电传感器第19-33页
        1.3.1 压电传感器的发展历史第19-20页
        1.3.2 压电传感器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1.3.3 压电传感器的分类第22-24页
        1.3.4 质量型压电传感器-石英晶体微电平的发展现状第24-27页
        1.3.5 非质量型压电传感器-串联压电传器第27-33页
    1.4 构建的串联压电传感器的探测电极第33-42页
        1.4.1 平行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第34页
        1.4.2 共面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第34-36页
        1.4.3 修饰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第36-41页
        1.4.4 膜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第41-42页
    1.5 压电传感器联用技术第42-43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立题背景和主要内容第43-46页
        1.6.1 论文的立题背景第43-44页
        1.6.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44-46页
第2章 平行叉指电极的设计、加工与物理仿真研究第46-62页
    2.1 前言第46-48页
    2.2 设计、建模与仿真计算软件第48-50页
        2.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 软件第48页
        2.2.2 数值模拟技术第48-49页
        2.2.3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第49-50页
    2.3 实验部分第50-52页
        2.3.1 仪器与试剂第50页
        2.3.2 电极设计第50-51页
        2.3.3 平行叉指电极电场加工制作第51-52页
        2.3.4 对电极电场仿真第52页
    2.4 仿真计算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2.4.1 对电极计算模型(Model)的建立第52-53页
        2.4.2 网格划分及电场控制方程第53-54页
        2.4.3 对电极电场边界条件第54-55页
        2.4.4 对电极电场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2.4.5 叉指电极电场仿真第56-59页
    2.5 电场仿真结论第59-61页
    2.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3章 叉指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与对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比较研究第62-73页
    3.1 前言第62-63页
    3.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3-64页
        3.2.2 两种电极的电化学参数第64页
        3.2.3 两种电极串联压电响应的频率响应特点第64页
        3.2.4 模拟生物样本的检测第64-65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5-72页
        3.3.1 MS PQC 等效电路分析第65-68页
        3.3.2 电极的电化学参数第68-70页
        3.3.3 两种电极的压电频移响应第70-71页
        3.3.4 模拟生物样本压电传感检测第71-72页
    3.4 结论第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修饰叉指电极压电传感在蛋白质检测方面的应用第73-85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4.2.1 化学试剂第74-75页
        4.2.2 IDE 电极第75页
        4.2.3 实验装置-MSPQC 传感器第75-76页
        4.2.4 单壁碳纳米管的羧化第76页
        4.2.5 适配体缠绕 SWCNTs 叉指电极第76页
        4.2.6 唾液样品中溶菌酶的检测第76-77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7-83页
        4.3.1 传感器检测的化学过程第77-78页
        4.3.2 修饰 aqtamer、单壁碳纳米管及 Lys 置换单壁碳纳米管的交流阻抗表征第78-79页
        4.3.3 叉指电极电参数性质与传感器的频移响应特性第79-80页
        4.3.4 传感器的典型响应曲线第80-81页
        4.3.5 方法的选择性与特异性第81-82页
        4.3.6 溶菌酶浓度对响应曲线的影响第82-83页
        4.3.7 唾液样品中溶菌酶的检测第83页
    4.4 结论第83-85页
第5章 新型环状叉指电极串联压电细胞传感器的设计与电化学特性研究第85-97页
    5.1 前言第85-87页
    5.2 实验部分第87-89页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87页
        5.2.2 实验仪器第87-88页
        5.2.3 环状叉指电极的设计与加工制作第88-89页
        5.2.4 环状叉指电极的建模与仿真计算第89页
        5.2.5 环状叉指电极的电化学参数测定第89页
        5.2.6 环形叉指电极串联压电响应的频率响应特点及与平行叉指电极的对比第89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9-96页
        5.3.1 环状叉指电极的仿真计算与电场分布第89-91页
        5.3.2 环状叉指电极等效电路分析第91-94页
        5.3.3 环状电极-串联压电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原理第94页
        5.3.4 环状电极的压电频移响应第94-96页
    5.4 结论第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新型环状压电细胞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第97-106页
    6.1 前言第97-98页
    6.2 实验部分第98-101页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98页
        6.2.2 实验仪器第98-100页
        6.2.3 环状电极串联压电细胞传感器性能测试第100页
        6.2.4 化学药物对细胞毒性测试实验第100-101页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01-105页
        6.3.1 环状电极串联压电细胞传感器稳定性第101-102页
        6.3.2 培养基更换对在线监测与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第102-103页
        6.3.3 三种细胞的生长曲线第103-104页
        6.3.4 HgCl_2药物对细胞毒理作用检测实验第104-105页
    6.4 结论第105-106页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9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光学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功能核酸的纳米组装与生物传感的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