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功能核酸的概述 | 第15-18页 |
1.1.1 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流程 | 第16-17页 |
1.1.2 DNA 酶(DNAzyme)体外筛选过程 | 第17页 |
1.1.3 功能核酸的优点 | 第17-18页 |
1.2 基于功能核酸的无机纳米材料组装 | 第18-27页 |
1.2.1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无机纳米材料组装 | 第18-19页 |
1.2.2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无机纳米材料组装的应用 | 第19-25页 |
1.2.3 基于 DNAzyme 的无机纳米材料的自组装 | 第25-27页 |
1.2.4 DNA 酶功能化纳米颗粒细胞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 第27页 |
1.3 基于功能核酸的 DNA 纳米材料组装 | 第27-33页 |
1.3.1 自组装 DNA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27-29页 |
1.3.2 基于 DNA 纳米材料组装的应用 | 第29-3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构想 | 第33-35页 |
第2章 DLISA: 基于 DNA 酶的 ELISA、无蛋白酶多目标检测的免疫分析新方法 | 第35-49页 |
2.1 引言 | 第35-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2.2.2 荧光测定 | 第37页 |
2.2.3 共价交联颗粒 | 第37-38页 |
2.2.4 免疫分析模型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38-40页 |
2.3.2 银离子浓度对检测体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3 DLISA 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分析性能 | 第41-43页 |
2.3.4 DLISA 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特异性 | 第43-44页 |
2.3.5 DLISA 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通用性 | 第44-45页 |
2.3.6 DLISA 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多目标检测 | 第45-46页 |
2.3.7 DLISA 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 | 第46-48页 |
2.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基于双链 DNA-铜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核酸酶活性的检测35 | 第49-60页 |
3.1 前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3.2.1 探针及试剂 | 第50页 |
3.2.2 传感过程 | 第50-51页 |
3.2.3 仪器 | 第51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51-58页 |
3.3.1 传感器设计原理 | 第51-54页 |
3.3.2 DNA 杂交序列的影响 | 第54页 |
3.3.3 优化 Cu2+离子的浓度 | 第54-55页 |
3.3.4 优化反应时间 | 第55-56页 |
3.3.5 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 第56-58页 |
3.4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多色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多目标 DNA 的检测 | 第60-73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2.0 材料及仪器 | 第61页 |
4.2.1 DNA 检测 | 第61-62页 |
4.2.2 多目标 DNA 检测 | 第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2页 |
4.3.1 实验设计原理 | 第62-66页 |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6页 |
4.3.3 酶切信号的放大 | 第66-68页 |
4.3.4 传感器的灵敏度 | 第68-72页 |
4.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非经典、自组装的多功能 DNA 纳米花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 第73-89页 |
5.1 引言 | 第73-7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5.2.1 DNA 的合成 | 第75页 |
5.2.2 细胞培养 | 第75页 |
5.2.3 凝胶电泳 | 第75-76页 |
5.2.4 DNA 纳米花的自组装 | 第76页 |
5.2.5 药物的装载 | 第76页 |
5.2.6 DNA 纳米花细胞内成像 | 第76页 |
5.2.7 DNA 纳米花的药物传送 | 第76-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8页 |
5.3.1 自组装单分散、体积可调控的 DNA 纳米花 | 第77-82页 |
5.3.2 DNA 纳米花自组装的机理 | 第82-83页 |
5.3.3 DNA 纳米花的稳定性 | 第83-84页 |
5.3.4 多功能 DNA 纳米花的生物应用 | 第84-88页 |
5.4 结论 | 第88-89页 |
第6章 DNA 纳米花用于多色细胞内成像和追踪靶向药物传递 | 第89-110页 |
6.1 引言 | 第89-9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1-94页 |
6.2.1 DNA 的合成 | 第91页 |
6.2.2 细胞培养 | 第91页 |
6.2.3 凝胶电泳 | 第91-92页 |
6.2.4 DNA 纳米花的自组装 | 第92-93页 |
6.2.5 药物的装载 | 第93页 |
6.2.6 DNA 纳米花细胞内成像 | 第93页 |
6.2.7 DNA 纳米花的药物传送 | 第93页 |
6.2.8 DNA 纳米花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计算 | 第93-9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8页 |
6.3.1 多色荧光 DNA 纳米花原理 | 第94-95页 |
6.3.2 自组装单分散、体积可调控的多色荧光 DNA 纳米花 | 第95-101页 |
6.3.3 多色荧光 DNA 纳米花的稳定性 | 第101-102页 |
6.3.4 多色荧光 DNA 纳米花的生物应用 | 第102-106页 |
6.3.5 多色荧光 DNA 纳米花的追踪药物释放 | 第106-108页 |
6.4 结论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34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4-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