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20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2.1 国外 | 第9-11页 |
| 2.2 国内 | 第11-14页 |
| 3.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14-15页 |
| 3.1 选题的理由 | 第14页 |
| 3.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 5.1 终身教育理论 | 第16页 |
| 5.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 6. 研究过程 | 第17-20页 |
| 6.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7页 |
| 6.2 进入现场:收集资料 | 第17-18页 |
| 6.3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L教师教育理念的故事及分析 | 第20-38页 |
| 1. 学生观 | 第20-24页 |
| 1.1 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多相信学生、多期望 | 第20-21页 |
| 1.2 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 第21-24页 |
| 1.3 教师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 第24页 |
| 2. 教师观 | 第24-29页 |
| 2.1 教师角色 | 第24-25页 |
| 2.2. 用心去反思 | 第25-29页 |
| 3. 教学观 | 第29-38页 |
| 3.1 L教师的数学思想 | 第30-36页 |
| 3.2 数学思想方法与教学设计 | 第36-38页 |
| 第二章 L教师成长阶段的故事及分析 | 第38-40页 |
| 1. 阶段一:入职适应期 | 第38页 |
| 2. 阶段二:平稳发展期 | 第38-39页 |
| 3. 阶段三:迅速发展期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影响L教师成长的基本素养及故事 | 第40-46页 |
| 1. 专业知识素养 | 第40-41页 |
| 2. 道德素养 | 第41-4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6-50页 |
| 1. 教师的学生、教师、教学上的教育理念 | 第46-48页 |
| 1.1 学生观 | 第46页 |
| 1.2 教师观 | 第46-47页 |
| 1.3 教学观 | 第47-48页 |
| 2. 教师的成长阶段 | 第48页 |
| 3. 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