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4-44页 |
1.1 竞争研究综述 | 第14-26页 |
1.1.1 竞争概述 | 第14-16页 |
1.1.2 竞争的心理特征 | 第16-17页 |
1.1.3 竞争的作用 | 第17-18页 |
1.1.4 竞争心理的分类 | 第18-19页 |
1.1.5 竞争性的发展 | 第19-20页 |
1.1.6 竞争理论 | 第20-22页 |
1.1.7 竞争的测量 | 第22-24页 |
1.1.8 竞争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2 攻击性综述 | 第26-35页 |
1.2.1 攻击性概述 | 第26-28页 |
1.2.2 攻击性分类 | 第28-29页 |
1.2.3 攻击性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1.2.4 攻击性理论 | 第31-33页 |
1.2.5 攻击性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1.3 内隐认知 | 第35-39页 |
1.3.1 内隐认知概述 | 第35页 |
1.3.2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 | 第35-36页 |
1.3.3 双重态度的测量方法 | 第36-37页 |
1.3.4 竞争和攻击性的内隐性 | 第37-38页 |
1.3.5 内隐与外显关系的探讨 | 第38-39页 |
1.4 问题的提出、研究假设及研究意义 | 第39-44页 |
1.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39-40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1.4.3 研究假设 | 第40页 |
1.4.4 研究意义 | 第40-4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44-48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2.2 方法 | 第44-45页 |
2.3 被试 | 第45页 |
2.4 施测 | 第45页 |
2.5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2.5.1 人口学变量 | 第45-46页 |
2.5.2 性别差异研究 | 第46页 |
2.5.3 成绩差异研究 | 第46-47页 |
2.5.4 外显竞争倾向性t检验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内隐竞争偏好实验 | 第48-5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48页 |
3.3 被试 | 第48页 |
3.4 材料 | 第48-49页 |
3.5 实验程序 | 第49-50页 |
3.6 数据收集 | 第50页 |
3.7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3.8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3.8.1 人口学变量 | 第50-51页 |
3.8.2 性别差异研究 | 第51页 |
3.8.3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研究 | 第51-52页 |
3.8.4 生源地差异研究 | 第52-53页 |
3.8.5 学科差异研究 | 第53页 |
3.8.6 学历差异研究 | 第53-54页 |
3.8.7 家庭排序差异研究 | 第54-55页 |
3.8.8 年级差异研究 | 第55-56页 |
3.8.9 内隐竞争t检验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内隐攻击偏好实验 | 第58-64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58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58页 |
4.3 被试 | 第58-59页 |
4.4 材料 | 第59页 |
4.5 实验程序 | 第59页 |
4.6 数据收集 | 第59页 |
4.7 数据处理 | 第59-60页 |
4.8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4.8.1 人口学变量 | 第60页 |
4.8.2 性别差异研究 | 第60页 |
4.8.3 生源地差异研究 | 第60-61页 |
4.8.4 学科差异研究 | 第61页 |
4.8.5 年级差异研究 | 第61-62页 |
4.8.6 外显攻击t检验 | 第62-64页 |
第五章 SC-IAT内隐竞争态度实验 | 第64-68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64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64页 |
5.3 被试 | 第64-65页 |
5.4 材料 | 第65页 |
5.5 实验程序 | 第65-66页 |
5.6 数据收集 | 第66页 |
5.7 数据处理 | 第66页 |
5.8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5.8.1 人口学变量 | 第66-67页 |
5.8.2 其他变量 | 第67页 |
5.8.3 内隐攻击t检验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6.1 配对样本亡检验 | 第68-70页 |
6.2 相关分析 | 第70-71页 |
6.3 回归分析 | 第71-72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72-82页 |
7.1 大学生竞争偏好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72-79页 |
7.1.1 大学生竞争偏好的特点 | 第72页 |
7.1.2 大学生竞争偏好的人口学统计分析 | 第72-77页 |
7.1.3 大学生外显竞争倾向性与内隐竞争偏好之间的关系 | 第77-79页 |
7.2 大学生攻击偏好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79-82页 |
7.2.1 大学生攻击偏好的特点 | 第79页 |
7.2.2 大学生攻击偏好的人口学统计分析 | 第79-81页 |
7.2.3 大学生外显攻击倾向性与内隐攻击偏好之间的关系 | 第81-8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2-84页 |
第九章 研究建议、不足与展望 | 第84-86页 |
9.1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竞争及攻击性的建议 | 第84页 |
9.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个人简历 | 第102-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