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导言 | 第9-11页 |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方法及说明 | 第9-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2.1 视译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2.1.1 国外视译研究 | 第11-12页 |
| 2.1.2 国内视译研究 | 第12页 |
| 2.2 被动句的翻译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2.2.1 汉语被动句英译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2.2.2 英语被动态的汉译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3. 视译的特点 | 第15-18页 |
| 3.1 视译的原理 | 第15页 |
| 3.2 视译的应用 | 第15页 |
| 3.3 视译的基本要求 | 第15-18页 |
| 3.3.1 划分类意群 | 第16-17页 |
| 3.3.2 保持同步性 | 第17-18页 |
| 4. 英国政府官员会议发言稿中被动句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 | 第18-22页 |
| 4.1 英国政府官员会议发言稿中被动句的特点 | 第18-20页 |
| 4.1.1 发言稿中被动态的三种使用情况 | 第18-19页 |
| 4.1.2 发言稿中英语结构被动态使用较多,意义被动使用较少 | 第19-20页 |
| 4.2 英国政府官员会议发言稿中被动句的翻译原则 | 第20-22页 |
| 5. 视译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 | 第22-29页 |
| 5.1 转译的使用 | 第22-25页 |
| 5.1.1 转译成汉语主动句 | 第22-23页 |
| 5.1.2 转译为汉语里的判断句 | 第23页 |
| 5.1.3 转译成汉语泛指人称主语句 | 第23-24页 |
| 5.1.4 转译成汉语中的有特殊标记被动句 | 第24-25页 |
| 5.2 省译的使用 | 第25-26页 |
| 5.3 分译的使用 | 第26-29页 |
| 5.3.1 分译为短语 | 第26-27页 |
| 5.3.2 分译成句子 | 第27-29页 |
| 6. 结论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 致谢 | 第31-32页 |
| 附录 | 第32-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