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酶制剂(酵素)论文

产羰基还原酶工程菌的发酵及重组羰基还原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0页
    1.1 生物催化概述第13-17页
        1.1.1 生物催化的优点第13页
        1.1.2 生物催化方式第13-14页
        1.1.3 不对称还原羰基还原酶第14页
        1.1.4 酶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反应机理第14-15页
        1.1.5 氧化还原酶应用于手性醇合成第15-16页
        1.1.6 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第16-17页
    1.2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培养优化第17-24页
        1.2.1 质粒表达载体第18-19页
        1.2.2 表达宿主菌第19页
        1.2.3 影响大肠杆菌培养的环境因素第19-22页
        1.2.4 发酵过程建模第22-24页
    1.3 氧化还原酶催化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第24-29页
        1.3.1 单底物反应动力学第24-26页
        1.3.2 多底物反应动力学第26-27页
        1.3.3 酶抑制动力学第27-29页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9页
        1.4.2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羰基还原酶的表达优化第30-45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32页
        2.2.1 菌种第30页
        2.2.2 培养基及抗生素第30-31页
        2.2.3 主要实验试剂第31页
        2.2.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1页
        2.2.5 培养条件第31-32页
    2.3 实验方法第32-34页
        2.3.1 细胞生长测定第32页
        2.3.2 粗酶液的提取第32页
        2.3.3 NADPH浓度测定第32-33页
        2.3.4 蛋白浓度的测定第33页
        2.3.5 羰基还原酶酶活检测方法第33-34页
        2.3.6 菌种的保藏第34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2.4.1 产羰基还原酶重组菌的筛选第34-35页
        2 .4.2重组菌产酶培养基的优化第35-37页
        2.4.3 微量元素浓度的优化第37页
        2.4.4 摇瓶接种量的优化第37-38页
        2.4.5 摇瓶装液量的优化第38-39页
        2.4.6 加入诱导剂时间的优化第39-41页
        2.4.7 诱导剂浓度的优化第41页
        2.4.8 诱导后表达时间的优化第41-42页
        2.4.9 诱导温度的优化第42-43页
    2.5 结论第43-45页
第三章 重组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和发酵动力学第45-63页
    3.1 前言第45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5-47页
        3.2.1 主要实验试剂第45-46页
        3.2.2 主要化学仪器第46页
        3.2.3 菌种第46页
        3.2.4 培养基第46页
        3.2.5 培养条件第46-47页
    3.3 实验方法第47-49页
        3.3.1 发酵过程参数的测定第47-48页
        3.3.2 数据的获取及处理第48页
        3.3.3 细胞破碎方式第48-49页
        3.3.4 酶干粉的制备第4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9-61页
        3.4.1 大肠杆菌分批发酵生长代谢变化第49-50页
        3.4.2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第50-52页
        3.4.3 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第52-54页
        3.4.4 葡萄糖消耗动力学模型第54-55页
        3.4.5 pH-stat分批补料发酵第55-56页
        3.4.6 破胞方式的选择第56-61页
        3.4.7 酶干粉的制备第61页
    3.5 结论第61-63页
第四章 羰基还原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63-82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4.2.1 主要实验试剂第63-64页
        4.2.2 主要仪器第64页
    4.3 实验方法第64-68页
        4.3.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64-65页
        4.3.2 酶蛋白的纯化第65页
        4.3.3 辅助底物及辅酶再生第65页
        4.3.4 酶促反应速度的计算第65页
        4.3.5 羰基还原酶性质的研究第65-6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8-79页
        4.4.1 Ni-NTA纯化及SDS-PAGE分析第68-69页
        4.4.2 羰基还原酶辅酶依赖型的确定第69页
        4.4.3 羰基还原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第69-71页
        4.4.4 酶的最适反应pH和pH稳定性第71-72页
        4.4.5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72页
        4.4.6 有机溶剂对酶活的影响第72-73页
        4.4.7 羰基还原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第73-77页
        4.4.8 羰基还原酶双底物酶促反应速度方程及动力学常数求解第77-79页
    4.5 羰基还原酶纯酶对ATS-6的转化第79-80页
        4.5.1 羰基还原酶纯酶对ATS-6转化产物的检测第79页
        4.5.2 羰基还原酶纯酶对ATS-6转化进程测定第79-80页
    4.6 结论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油馏分中氮杂环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溶解度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介孔沸石在NaA沸石分子筛膜合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