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观察写作教学探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第一节 观察学习 | 第15-18页 |
一、观察学习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观察学习的要素和发展功能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初中记叙文观察写作教学 | 第18-23页 |
一、观察写作教学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观察写作教学的发展功能 | 第19-20页 |
三、观察写作教学的特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观察写作教学中观察学习的要素 | 第23-31页 |
第一节 观察主体 | 第23-28页 |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 | 第23-25页 |
二、初中生的写作态度 | 第25-26页 |
三、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观察对象 | 第28-31页 |
一、文本范例 | 第28-30页 |
二、媒体范例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观察写作教学一般过程的组织 | 第31-41页 |
第一节 观察学习的多重过程分析 | 第31-34页 |
一、注意过程 | 第31-32页 |
二、保持过程 | 第32-33页 |
三、生成过程 | 第33页 |
四、动机过程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观察写作教学的一般组织过程 | 第34-41页 |
一、选择观察对象 | 第37-38页 |
二、展开观察过程 | 第38页 |
三、进行思维加工,形成观察结果 | 第38-39页 |
四、生成自身的行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初中记叙文观察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第41-53页 |
第一节 案例展示 | 第41-46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41页 |
二、教学过程 | 第41-45页 |
三、教学设计说明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教学评价与反思 | 第46-53页 |
一、集体评课反馈 | 第46-48页 |
二、学生反馈 | 第48-50页 |
三、反思与总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提升观察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 第53-61页 |
第一节 提升注意过程的有效性 | 第53-55页 |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 第53-54页 |
二、明确观察的目的 | 第54-55页 |
三、勤记课堂笔记 | 第55页 |
第二节 提升保持过程的有效性 | 第55-57页 |
一、符号转换与表征 | 第55-56页 |
二、演习与保持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提升生成过程的有效性 | 第57-58页 |
一、激发表达的欲望 | 第57-58页 |
二、降低作文难度 | 第58页 |
三、文不厌改 | 第58页 |
第四节 提升动机过程的有效性 | 第58-61页 |
一、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 第59页 |
二、赏罚分明,克服惰性 | 第59-60页 |
三、融洽师生关系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1 | 第65-69页 |
附录 2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