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信息加工理论简介 | 第11-13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阅读解码策略 | 第16-24页 |
一、激发阅读期待 | 第16-17页 |
二、阅读解码策略 | 第17-24页 |
(一) 利用“注意”规律指导阅读 | 第18-19页 |
(二) 重视在“语境”中解词 | 第19-20页 |
(三) 提倡猜读 | 第20-21页 |
(四) 适当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 第21-22页 |
(五) 培养速读能力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阅读文本信息的编码与文本意义的个体生成 | 第24-30页 |
一、文本信息的编码与信息的深层加工 | 第24页 |
二、文本信息编码与文本意义的个体生成策略 | 第24-30页 |
(一) 激发学生的想象 | 第24-25页 |
(二) 利用比较深入理解词义和文本内容 | 第25-27页 |
(三) 以“提示”促进学生对信息深加工 | 第27-28页 |
(四) 启发学生创造性阅读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阅读中已加工信息的输出与阅读成果的储存 | 第30-34页 |
一、利用“遗忘曲线”规律,巩固储存阅读成果 | 第30-32页 |
(一) 复述是巩固阅读成果的有效方法 | 第31页 |
(二) 提倡背诵 | 第31页 |
(三) 通过课文练习巩固阅读成果 | 第31-32页 |
二、运用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形成知识体系进行储存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教学案例举例 | 第34-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