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晚清以来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研究--以桂北民间纠纷治理方式演变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7页
    (一) 选题原因第9页
    (二) 研究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第9-10页
        1. 学术意义第9页
        2. 现实意义第9-10页
    (三) 学术史回顾第10-15页
        1. 国内对山林土地纠纷问题的研究第10-11页
        2. 国外对山林土地纠纷问题的研究第11-12页
        3. 国内对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第12-13页
        4. 国外对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第13-14页
        5.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4-15页
    (四) 研究方法第15页
        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2. 实证研究法第15页
        3. 比较法第15页
    (五)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第15-16页
        1. 创新点第15-16页
        2. 不足之处第16页
    (六) 区域、时间界定第16-17页
        1. 区域界定第16页
        2. 时间界定第16-17页
一、桂林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第17-21页
    (一) 桂林自然地理环境第17-18页
    (二) 桂林地区的政治历史沿革第18-21页
        1. 桂林的建制沿革第18-19页
        2. 民间纠纷调处主体的历史演变第19-21页
二、清代的民间纠纷治理方式第21-35页
    (一) 官府与基层社会的关系第21-26页
        1. 清代桂林的地方建制第21-22页
        2. 清代官府权威无力下移民间第22-26页
    (二) 乡村权威与民间纠纷的关系第26-33页
        1. 民间权威在地方的治理第26-32页
        2. 乡村精英在民间成功“立足”的原因第32-33页
    (三) 小结第33-35页
三、民国时的民间纠纷治理方式第35-49页
    (一) 民国早期纠纷解决方式第35-39页
        1. 民国早期的国家行政与司法第35-36页
        2. 中人在民国初期的地位第36-39页
    (二) 民国中后期的纠纷解决方式第39-48页
        1. 民国中后期的行政、司法变革第39-41页
        2. 国家行政权力渐入基层第41-44页
        3. 法律文化渗入民间第44-48页
    (三) 小结第48-49页
四、建国后的民间纠纷治理方式第49-62页
    (一) 建国初期的纠纷治理方式第49-53页
        1. 新中国建立后的基层行政、司法重构第49-51页
        2. 调解纠纷的新机构第51-53页
    (二) 改革开放后的纠纷治理方式第53-61页
        1. 改革新时期司法、行政变化第54-55页
        2. “调处办”处理纠纷成效显著第55-61页
    (三) 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5页
    (一)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趋势第62-63页
    (二) 民间纠纷有效治理方式的途径选择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一) 史料类第65页
    (二) 论著类第65-67页
    (三) 期刊论文类第67-69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动机与英语阅读认知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