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一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3.1 AP中文课程、教材与考试研究 | 第11-12页 |
| 1.3.2 《新实用汉语课本》研究 | 第12-15页 |
| 二 《奇妙中国游》与《新实用汉语课本》概况 | 第15-21页 |
| 2.1 AP汉语教材《奇妙中国游》 | 第15-19页 |
| 2.1.1 教材概况 | 第15页 |
| 2.1.2 《奇妙中国游》编写理念和标准 | 第15-17页 |
| 2.1.3 AP课程、考试概况 | 第17-19页 |
| 2.2 《新实用汉语课本》 | 第19-20页 |
| 2.2.1 教材概况 | 第19页 |
| 2.2.2 《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编写大纲 | 第19-20页 |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 三 关于留学生对初级汉语教材及《奇妙中国游》与《新实用汉语课本》的问卷调查情况 | 第21-30页 |
| 3.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 3.1.1 调查目的 | 第21页 |
| 3.1.2 调查对象 | 第21-22页 |
| 3.1.3 调查内容 | 第22页 |
| 3.2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2-30页 |
| 3.2.1 问卷一客观选择作答情况 | 第22-24页 |
| 3.2.2 问卷一主观题作答情况 | 第24-25页 |
| 3.2.3 问卷一情况小结 | 第25页 |
| 3.2.4 问卷二题目作答情况 | 第25-29页 |
| 3.2.5 问卷二情况小结 | 第29-30页 |
| 四 《奇妙中国游》与《新实用汉语课本》比较 | 第30-56页 |
| 4.1 教材编写理论与原则 | 第30-31页 |
| 4.2 教材整体结构与安排 | 第31-32页 |
| 4.3 生词 | 第32-38页 |
| 4.4 语言点 | 第38-43页 |
| 4.5 课文 | 第43-46页 |
| 4.6 练习 | 第46-49页 |
| 4.7 文化项目 | 第49-53页 |
| 4.8 其他 | 第53-55页 |
| 4.9 小结 | 第55-56页 |
| 五 对两种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价及汉语教材的编写建议 | 第56-60页 |
| 5.1 教材评价 | 第56-57页 |
| 5.2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建议 | 第57-60页 |
| 六 结语 | 第60-62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 第65-70页 |
| 附录一 关于留学生对初级汉语教材编写的情况调查 | 第65-67页 |
| 附录二 关于留学生对两种汉语教材《奇妙中国游》与《新实用汉语课本》总体感受调查 | 第67-7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