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7-8页 |
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 | 第8-10页 |
1.2.1 EPS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8-9页 |
1.2.2 EPS系统的类型与控制策略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EPS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3.1 国内外EPS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EPS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EPS系统的力学分析与数学建模 | 第13-24页 |
2.1 EPS系统结构的简化模型 | 第13页 |
2.2 EPS系统的力学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3-16页 |
2.2.1 EPS系统力学分析 | 第13-14页 |
2.2.2 EPS系统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2.3 EPS系统的助力特性概述与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2.4 助力特性曲线类型的选择与设计 | 第17-21页 |
2.4.1 助力特性曲线的类型 | 第17-18页 |
2.4.2 助力特性曲线的设计 | 第18-21页 |
2.5 EPS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21-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EPS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分析 | 第24-38页 |
3.1 EPS系统的控制策略概述 | 第24页 |
3.2 PID控制策略 | 第24页 |
3.3 LQG最优控制策略 | 第24-29页 |
3.3.1 最优控制概述 | 第24-27页 |
3.3.2 LQG最优控制理论 | 第27页 |
3.3.3 LQG最优控制器设计 | 第27-29页 |
3.4 EPS系统的Simulink建模及仿真 | 第29-37页 |
3.4.1 主要组成部件的Simulink建模 | 第29-30页 |
3.4.2 PID控制策略的Simulink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0-33页 |
3.4.3 基于PID和LQG联合控制策略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EPS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第38-53页 |
4.1 EPS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8-45页 |
4.1.1 EPS控制器整体硬件框架 | 第38页 |
4.1.2 单片机系统 | 第38-39页 |
4.1.3 电源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 | 第39-43页 |
4.1.4 电机驱动电路 | 第43-44页 |
4.1.5 EPS系统故障保护电路 | 第44-45页 |
4.2 EPS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5-52页 |
4.2.1 EPS软件系统概述及主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4.2.2 A/D信号采集 | 第46-47页 |
4.2.3 车速信号采集 | 第47-48页 |
4.2.4 控制策略算法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4.2.5 PWM驱动控制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4.2.6 软件抗干扰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汽车EPS系统台架试验研究 | 第53-60页 |
5.1 台架试验目的 | 第53页 |
5.2 台架试验仪器 | 第53页 |
5.3 试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5.3.1 启动及空载试验 | 第53-54页 |
5.3.2 EPS系统控制策略可行性试验 | 第54-56页 |
5.3.3 EPS系统功能特性试验 | 第56-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