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高职与微课 | 第9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2.1 微课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2.1.1 微课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国外关于微课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1.3 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1.4 小结 | 第17页 |
2.2 技术接受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2.2.1 技术接受相关模型的研究 | 第17-20页 |
2.2.2 国外关于技术接受相关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3 国内关于技术接受相关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2.4 小结 | 第23页 |
2.3 技术接受理论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第23-26页 |
2.3.1 国外技术接受理论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第23-24页 |
2.3.2 国内技术接受理论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第24-26页 |
2.3.3 小结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第27-30页 |
3.1 理论基础:教师接受微课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支撑 | 第27-28页 |
3.1.1 技术接受与使用的整合模型 | 第27-28页 |
3.1.2 自我效能理论 | 第28页 |
3.2 模型建构:教师接受微课的影响因素的模型设计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30-45页 |
4.1 访谈设计:设计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 | 第30-31页 |
4.2 访谈提炼:梳理访谈内容,提炼教师观点 | 第31-33页 |
4.3 问卷初拟:解析测量指标,设计调查问卷 | 第33-37页 |
4.3.1 成果期望 | 第34页 |
4.3.2 努力期望 | 第34-35页 |
4.3.3 社会影响 | 第35页 |
4.3.4 便利条件 | 第35页 |
4.3.5 自我效能 | 第35-36页 |
4.3.6 路径依赖 | 第36页 |
4.3.7 行为意向 | 第36页 |
4.3.8 教师个人的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4.4 问卷初修:咨询专家意见,修改确定调查问卷 | 第37-38页 |
4.5 预测分析:检验问卷信效度,修改确定最终问卷 | 第38-44页 |
4.5.1 项目分析 | 第38-39页 |
4.5.2 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4.5.3 信度分析 | 第42-44页 |
4.6 问卷发放:发布网络问卷,收集现场问卷 | 第44-45页 |
第5章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66页 |
5.1 信度分析 | 第45页 |
5.2 描述性统计 | 第45-48页 |
5.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45-47页 |
5.2.2 信息技术精通程度与微课使用频率 | 第47页 |
5.2.3 微课使用意愿与障碍 | 第47-48页 |
5.3 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5.4 核心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5.5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1-60页 |
5.5.1 性别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2-53页 |
5.5.2 年龄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3页 |
5.5.3 教龄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3-54页 |
5.5.4 学历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4-55页 |
5.5.5 不同职称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5-56页 |
5.5.6 不同学科类别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6页 |
5.5.7 不同经验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6-58页 |
5.5.8 不同微课使用态度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8页 |
5.5.9 不同信息技术精通程度对观察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 第58-60页 |
5.6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与拟合检验 | 第60-65页 |
5.6.1 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构建 | 第60-61页 |
5.6.2 模型的拟合与修改 | 第61-6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6-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6.1.1 核心变量与行为意向 | 第66-67页 |
6.1.2 调节变量与核心变量 | 第67-68页 |
6.2 启示建议 | 第68-70页 |
6.2.1 对高职教师的启示与建议 | 第68-69页 |
6.2.2 对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启示与建议 | 第69-70页 |
6.3 创新之处 | 第70-71页 |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1-72页 |
6.4.1 本研究的局限 | 第71页 |
6.4.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
附录一 高职教师访谈提纲 | 第72-73页 |
附录二 高职教师接受微课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