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小米糠油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1.1 小米糠油营养与保健成分 | 第18-19页 |
1.1.2 小米糠油开发利用现状 | 第19页 |
1.2 饮料风味成分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3 降血脂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1 降血脂产品剂型、原料及功效成分概况 | 第20-21页 |
1.3.2 降血脂成分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21页 |
1.4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4.1 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3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小米糠油及其复合饮料的风味成分分析 | 第24-40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小米糠油复合饮料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3.2 小米糠油及其复合饮料的风味成分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2.4.1 小米糠油复合饮料风味成分HS-SPME条件的选择 | 第26-30页 |
2.4.2 小米糠油风味成分分析 | 第30-34页 |
2.4.3 小米糠油复合饮料风味成分分析 | 第34-37页 |
2.4.4 小米糠油复合饮料特征香气分析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小米糠油复合饮料中三种降血脂成分含量测定 | 第40-52页 |
3.1 前言 | 第40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3.3.1 饮料破乳提油方法研究 | 第40-41页 |
3.3.2 亚油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3.3.3 VE含量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3.4 谷维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3.4.1 饮料破乳提油方法的单因素试验 | 第44-46页 |
3.4.2 饮料破乳提油方法的正交试验 | 第46-47页 |
3.4.3 脂肪酸组成及亚油酸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3.4.4 VE含量测定 | 第48-49页 |
3.4.5 谷维素含量测定 | 第49-51页 |
3.4.6 不同样品中三种降血脂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小米糠油复合饮料降血脂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52-58页 |
4.1 前言 | 第52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2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52-5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3.1 饮料中营养与功效成分检测方法 | 第53页 |
4.3.2 血脂测定 | 第53页 |
4.3.3 基础饲料与高脂饲料配方 | 第53页 |
4.3.4 动物分组与饲养 | 第53页 |
4.3.5 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4.1 饮料中营养与功效成分的检测结果 | 第54页 |
4.4.2 不同剂量小米糠油复合饮料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3 不同剂量小米糠油复合饮料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不同温度及光照下复合饮料中降血脂成分稳定性研究 | 第58-64页 |
5.1 前言 | 第58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58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58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5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5.3.1 贮存实验 | 第58页 |
5.3.2 不同贮存条件下饮料中降血脂成分稳定性考察方法 | 第58-59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5.4.1 不同温度及光照对饮料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2 不同温度及光照对饮料中VE含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5.4.3 不同温度及光照对饮料中谷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