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基于信息融合的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目的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课题来源第12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挤压机状态监控相关技术理论第14-22页
    2.1 状态监控相关理论第14-15页
        2.1.1 状态监控第14页
        2.1.2 状态监控系统内容第14-15页
    2.2 信息融合技术第15-19页
        2.2.1 信息融合方法第15-16页
        2.2.2 信息融合三层结构第16-17页
        2.2.3 D-S证据理论第17-19页
    2.3 KingSCADA组态软件第19-20页
    2.4 SQL Server数据库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挤压机状态监控需求分析第22-30页
    3.1 挤压机挤压生产工艺流程第22页
    3.2 挤压机的构成第22-26页
        3.2.1 挤压机机械系统第22-23页
        3.2.2 挤压机电控系统第23-24页
        3.2.3 挤压机液压系统第24-26页
    3.3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需求分析第26-27页
        3.3.1 状态监控需求第26-27页
        3.3.2 系统功能需求第27页
    3.4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架构第27-28页
        3.4.1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三层架构第27页
        3.4.2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架构层次功能第27-28页
    3.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硬件设计第30-43页
    4.1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硬件整体设计第30-31页
        4.1.1 系统硬件组成第30页
        4.1.2 子系统硬件分析第30-31页
    4.2 状态监控采集子系统的硬件设计第31-38页
        4.2.1 采集子系统硬件组成第31-33页
        4.2.2 采集子系统硬件实现第33-38页
    4.3 状态监控传输子系统的硬件设计第38-41页
        4.3.1 传输子系统硬件组成第38-39页
        4.3.2 传输子系统硬件实现第39-41页
    4.4 状态监控子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1-42页
        4.4.1 监控子系统硬件组成第41页
        4.4.2 监控子系统硬件实现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软件设计第43-72页
    5.1 挤压机状态监控软件功能第43-44页
        5.1.1 挤压机状态监控软件功能组成第43页
        5.1.2 挤压机状态监控软件功能概述第43-44页
    5.2 挤压机状态监控软件构成第44-45页
    5.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第45-49页
    5.4 监控界面设计第49-51页
    5.5 数据库的连接与应用设计第51-56页
    5.6 Web发布程序设计第56-57页
    5.7 状态分析与报警程序设计第57-64页
        5.7.1 状态分析与报警程序第57页
        5.7.2 运行参数分析与报警子程序第57-58页
        5.7.3 电控系统状态分析与报警子程序第58-59页
        5.7.4 液压泵组状态分析与报警子程序第59-64页
    5.8 状态信息融合与预警程序设计第64-71页
        5.8.1 挤压机状态信息融合模型第64-65页
        5.8.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挤压机状态融合算法第65-68页
        5.8.3 状态信息融合仿真分析第68-69页
        5.8.4 基于OPC接口的数据交互第69-71页
    5.9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挤压机状态监控系统调试与运行第72-78页
    6.1 系统调试第72-73页
        6.1.1 硬件调试第72页
        6.1.2 软件调试第72-73页
    6.2 系统运行效果第73-76页
    6.3 运行效果分析第76-77页
    6.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7.1 总结第78页
    7.2 展望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狄拉克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有机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及双光子荧光探针识别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