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两首罗马尼亚舞曲,Op. 8a》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有关巴托克及其作品创作的研究 | 第9-11页 |
(二)有关巴托克作品之演奏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巴托克及其音乐创作 | 第13-26页 |
第一节 巴托克生平简介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时代背景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巴托克创作风格简析 | 第16-26页 |
一、节奏与节拍特征 | 第16-21页 |
二、调式调性特征 | 第21-23页 |
三、独特的新元素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巴托克《两首罗马尼亚舞曲》的创作特征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根植民间:民族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26-30页 |
一、民歌的运用与旋律线特征的形成 | 第26-28页 |
二、民间舞曲的音乐材料来源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面向传统: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布局 | 第30-34页 |
一、作品对传统曲式结构的运用 | 第30-32页 |
二、在传统模式中的调式调性布局特征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追求创新:作品中创新因素分析 | 第34-45页 |
一、新和声的使用及其与旋律线的对比 | 第35-37页 |
二、丰富的变化因素 | 第37-41页 |
三、敲击性音响对作品的支撑 | 第41-45页 |
第三章《两首罗马尼亚舞曲》的演奏分析 | 第45-59页 |
第一节 旋律特征要求下的踏板使用方法 | 第45-48页 |
一、民歌旋律线的突显对踏板的要求 | 第45-46页 |
二、舞蹈性乐句对踏板的要求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曲式结构及调式布局对演奏的影响 | 第48-52页 |
一、传统曲式结构下对演奏韵味的要求 | 第48-50页 |
二、无调性、多调性布局对演奏技术无瑕疵转换的要求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敲击性触键方法的运用 | 第52-55页 |
一、敲击性触键在密集型音串中的使用 | 第52-54页 |
二、敲击性触键在柱式和弦音群中的运用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力度、速度与节奏的处理方法 | 第55-59页 |
一、不同主题的节奏对演奏的要求 | 第55-56页 |
二、不同主题对速度与力度变化的要求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