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师与学生状况论文--教师状况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乡村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第9-11页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9页
        (二)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第9-10页
        (三) 部分乡村地区教师流动问题严重第10页
        (四) 乡村教育质量滑坡第10-11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1页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11页
        (二) 乡村教师第11页
        (三) 教师流动第11页
    三、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 关于乡村教师流动的成因的研究第12页
        (二) 关于调节乡村教师流动的对策的研究第12-14页
        (三) 对国内已有研究的评述第14页
    四、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 理论意义第14-15页
        (二) 实践意义第15页
    五、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 文献法第15页
        (二) 访谈法第15页
        (三) 问卷法第15页
        (四) 案例分析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乡村教师流动第16-19页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乡村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第16页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第16页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乡村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第16页
    二、发展乡村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第16-17页
        (一) 乡村教育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第16-17页
        (二) 乡村教育是乡村文化之根第17页
    三、乡村教师流动制约乡村教育的发展第17-19页
第三章 乡村教师流动的现状与成因分析第19-29页
    一、调查情况简介第19页
    二、乡村教师流动的现状分析第19-21页
        (一) 流动规模偏大,乡村教师队伍难以保持相对稳定第19-20页
        (二) 流动呈现出结构性特征第20-21页
    三、关于乡村教师流动问题的案例分析第21-23页
    四、乡村教师流动的成因分析第23-29页
        (一) 客观因素: 物质需求难以保障第23-27页
            1. 城乡差距巨大: 乡村学校吸引力不足第23-24页
                (1)经济差距第23-24页
                (2) 文化差距第24页
                (3) 教育差距第24页
            2. 工作环境差:降低工作积极性第24-25页
            3. 收入过低:生活质量难以保障和提高第25-27页
            4. 管理上的失误:归属感的缺乏与丧失第27页
        (二) 主观因素:精神需求难以满足第27-29页
            1. 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第27页
            2. 个人发展受限第27-28页
            3. 自尊需求难以满足第28-29页
第四章 改善乡村教师流动问题的建议第29-37页
    一、是“堵”还是“疏”第29页
    二、提升乡村学校硬实力第29-31页
        (一) 制定《乡村教育振兴法》:提供法律保障第29-30页
        (二) 分级提高工资收入:切实提高收入水平第30页
        (三) 建设标准化乡村学校:改善工作环境第30页
        (四) 完善福利与补贴的发放:保障并提高生活质量第30-31页
    三、提升乡村学校软实力第31-37页
        (一) 建设环境文化:提升乡村学校感染力第31页
        (二) 建立制度文化:激励教师,拓展教师发展空间第31-33页
        (三) 打造组织文化:提升凝聚力与归属感第33-35页
        (四) 改善领导文化:尊重与关怀并举第35-36页
        (五) 建设师德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第40-44页
致谢第44-45页
个人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页岩半焦燃烧过程中含氧官能团和孔隙结构的演变研究
下一篇:转型时期女性群体社会阶层认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 2010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