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选修课程的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二) 高中选修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三) 文献评析 | 第13-14页 |
三、总体研究设计 | 第14-17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中课程结构及选修课程的理论基础、特点与价值 | 第17-27页 |
一、高中课程结构 | 第17-20页 |
(一) 课程结构 | 第17页 |
(二) 目前我国高中课程结构 | 第17-20页 |
二、选修课程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0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三、选修课程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一) 选择性 | 第22页 |
(二) 个性化 | 第22-23页 |
(三) 灵活性 | 第23页 |
四、选修课程的价值 | 第23-27页 |
(一) 满足个体需要,促进个体发展 | 第23-24页 |
(二) 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 第24-27页 |
第三章 选修课程必修化现象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一、调查对象、设计与实施 | 第27-29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二) 调查设计 | 第27-28页 |
(三) 调查实施 | 第28-29页 |
二、选修课程必修化现象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一) 对选修课程的认识 | 第29-31页 |
(二) 选修课程的设置情况 | 第31-35页 |
(三) 选修课程的实施情况 | 第35-38页 |
(四) 对选修课程的期望和建议 | 第38-41页 |
三、选修课程必修化的表现 | 第41-45页 |
(一) 学生没有选择选修Ⅰ课程的权利 | 第41页 |
(二) 选修Ⅰ课程的实施与必修课程无明显差别 | 第41-42页 |
(三) 几乎所有学校没有设置和实施选修Ⅱ课程 | 第42-44页 |
(四) 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选修课程的指导、管理和评价制度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原因及其批判 | 第45-55页 |
一、选修课程必修化的原因 | 第45-49页 |
(一) 错误解读高中课程改革是造成选修课程必修化的隐性原因 | 第45-46页 |
(二) 学校课程领导和课程决策是造成选修课程必修化的直接原因 | 第46-47页 |
(三) 教育评价机制是造成选修课程必修化的根本原因 | 第47-48页 |
(四) 家长因素是造成选修课程必修化的间接原因 | 第48-49页 |
二、对选修课程必修化的批判 | 第49-55页 |
(一) 选修课程必修化是对课程改革理念和价值的背离 | 第49-50页 |
(二) 选修课程必修化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桎梏 | 第50-52页 |
(三) 选修课程必修化是对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的制约 | 第52-55页 |
第五章 选修课程必修化矫正的途径与方式 | 第55-61页 |
一、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是前提 | 第55-56页 |
二、建立多元主体的学校选修课程领导共同体是关键 | 第56-57页 |
三、制定学校特色发展战略是引领 | 第57-58页 |
四、变革教育评价制度是支撑 | 第58-59页 |
五、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是保障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