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绩效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3-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 国外研究成果第16-18页
    2.2 国内研究成果第18-21页
    2.3 文献评述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绩效的理论分析第22-34页
    3.1 产融结合的概念界定第22页
    3.2 产融结合的动因第22-25页
        3.2.1 实现产融结合降低企业交易费用第22-23页
        3.2.2 获取金融行业的高额利润优势第23-24页
        3.2.3 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24-25页
        3.2.4 实现产业与金融业的协同效应第25页
    3.3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5-27页
    3.4 产融结合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分析第27-30页
        3.4.1 产融结合影响企业绩效的模式分析第27-29页
        3.4.2 产融结合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分析第29-30页
    3.5 我国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基本框架第34-46页
    4.1 研究方法选择第34-36页
        4.1.1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第34-35页
        4.1.2 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第35-36页
    4.2 研究变量的选取第36-38页
        4.2.1 上市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第36-37页
        4.2.2 产融结合指标的选取第37-38页
    4.3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第38页
    4.4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8-44页
        4.4.1 产融结合主体行业分布第39-41页
        4.4.2 产融结合对象分布第41-42页
        4.4.3 样本所有权性质统计第42-43页
        4.4.4 产融结合时间长短统计第43-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分析第46-56页
    5.1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企业绩效综合指标值第46-49页
        5.1.1 数据预处理第46-47页
        5.1.2 KMO and Bartlett' Test第47页
        5.1.3 确定主成分第47-48页
        5.1.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第48页
        5.1.5 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第48-49页
    5.2 产融结合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第49-55页
        5.2.1 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第50-51页
        5.2.2 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类型对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第51-52页
        5.2.3 产融结合公司所有权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第52-54页
        5.2.4 产融结合时间长短对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第54-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第56-62页
    6.1 研究结果第56-58页
    6.2 建议第58-62页
        6.2.1 企业应明确产融结合的目的第58页
        6.2.2 制定有效的产融结合机制第58-59页
        6.2.3 注重培育发达的资本市场第59-60页
        6.2.4 健全产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第60-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诚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以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我国能源产业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以我国能源企业微观数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