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1页 |
1.1.2 人才培养的需要 | 第11-12页 |
1.1.3 自身的学习及实习经历的体验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知识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 教师知识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3 教师知识形成的研究 | 第17页 |
1.3.4 地理教师知识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5 职前教师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6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研究 | 第19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新课程下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2.1 新课程下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 第23-31页 |
2.1.1 本体性知识 | 第25-26页 |
2.1.2 条件性知识 | 第26-28页 |
2.1.3 实践性知识 | 第28-30页 |
2.1.4 文化知识 | 第30-31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2.2.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31-32页 |
2.2.2 建构主义观点 | 第32-33页 |
2.2.3 个人知识观 | 第33-35页 |
第3章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现状的调查 | 第35-55页 |
3.1 调查的样本 | 第35-36页 |
3.2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6页 |
3.2.1 调查问卷法 | 第36页 |
3.2.2 课堂观察法 | 第36页 |
3.3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第36-53页 |
3.3.1 本体性知识掌握现状 | 第36-42页 |
3.3.2 条件性知识掌握现状 | 第42-47页 |
3.3.3 实践性知识掌握现状 | 第47-51页 |
3.3.4 文化知识掌握现状 | 第51-53页 |
3.4 调查结论 | 第53-55页 |
第4章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的形成分析 | 第55-71页 |
4.1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形成的问卷调查 | 第55-61页 |
4.1.1 问卷说明 | 第55-56页 |
4.1.2 问卷分析 | 第56-60页 |
4.1.3 问卷结论 | 第60-61页 |
4.2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形成的访谈研究 | 第61-71页 |
4.2.1 访谈的对象 | 第61页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61-71页 |
第5章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71-77页 |
5.1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5.1.1 地理本体性知识的结构不平衡 | 第71页 |
5.1.2 条件性知识的运用能力较薄弱 | 第71-72页 |
5.1.3 实践性知识的需求度高但水平较低 | 第72页 |
5.1.4 文化知识还需进一步丰富 | 第72页 |
5.2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72-77页 |
5.2.1 地理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偏向学科本位型 | 第72-74页 |
5.2.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74-75页 |
5.2.3 专业实习和见习的制度不够完善 | 第75页 |
5.2.4 地理职前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 第75-77页 |
第6章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提升举措 | 第77-95页 |
6.1 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的提升举措的理论依据 | 第77页 |
6.2 本体性知识提升举措 | 第77-81页 |
6.3 条件性知识提升举措 | 第81-86页 |
6.4 实践性知识提升举措 | 第86-92页 |
6.5 文化知识提升举措 | 第92-9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96-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109页 |
附录一:地理职前教师知识结构及形成的调查问卷 | 第103-107页 |
附录二:地理职前教师知识形成访谈提纲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1页 |